【特别策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就

2025-10-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十四五”时期,站在新征程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断迈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在理论宣传、科学研究、人才队伍、资政育人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加快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充分彰显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生机和活力,不断为“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提供有效学理支撑,不断将理论优势和学科优势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过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2_5919772.shtml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国哲学界围绕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和自主知识体系的主题主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两个结合”引领下的哲学创新,贯通历史与现实、古典与现代、本土与国际,文化主体性和学术自主性日益增强。展望下一个五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哲学事业必将以立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思想定位,扎根中国、胸怀天下的理论品格,贯通古今、会通中西的学术气象,浇育出更加绚烂的时代精神之花。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2_5919774.shtml

  “十四五”时期,我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和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战略指引下,迈上了高质量发展新台阶。这些成就的取得不仅守护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更通过科技赋能与创新表达,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展望“十五五”,我们相信,古典文献工作将继续遵循国家战略指引,在全面总结“十四五”经验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为深厚而持久的文化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2_5919775.shtml

  2025年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中国史学围绕“三大体系”建设,运用唯物史观,奋力推进中国史学繁荣发展,推动中国史学走向世界,在各个领域取得代表当代中国史学新发展、新创造和新收获的重要成果。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2_5919776.shtml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过程,给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中国社会学人面对纷繁复杂而又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日新月异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应当持续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贡献社会学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2_5919777.shtml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此宏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法学研究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学术著作与论文的数量增长,更在于其研究范式、核心议题与社会功能的深刻转型。新《公司法》的全面修订、市场主体登记与退出制度的改革,以及《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成功出台,无一不是在回应国家战略需求的过程中,由法学界提供理论先导、参与制度设计并进行持续论证的成果。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2_5919778.shtml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稳住发展根基,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大成就。这为中国经济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和理论创新的沃土。五年来,中国经济学界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以建构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为使命,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命题为导向,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等方面作出了多维度的探索。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2_5919779.shtml

  展望未来,“十五五”期间政治学的发展,应加快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形成“双自主”发展战略。一是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二是立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强化问题导向,从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中提炼中国政治理论。三是加强政治学的成果转化,在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中发挥政治学的优势,咨政建言,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四是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加强合作,建立规范的通讯作者制度;鼓励创新,为青年政治学人创造更好的学术成长环境。五是胸怀天下,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升中国政治学的国际化程度。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2_5919780.shtml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上升,全球治理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一时代背景,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与人类发展大势,在理论创新、知识体系构建和学科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2_5919781.shtml

  “十四五”期间对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五年。新闻传播实践是对现代社会变革感知最敏感的行业,也是反映社会变革最及时、最广泛、最深入的行业。新闻传播学作为专门研究新闻传播实践的学科,也顺应时代之变,在坚守主导价值的同时,成为展开及时反思、调适、革新和系统性变革的人文社会科学。从“十四五”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的积极作为来看,实践的挑战,正在转化为新兴新闻传播学的机遇。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2_5919782.shtml

【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