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任冠虹 通讯员谷子博)10月18日,2025年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年会暨“中拉关系:新机遇、新挑战”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志敏,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校长、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张环宙,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会长柴瑜,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查志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赵志敏指出,拉美是我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重要地区,中拉关系在我国外交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今年5月,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提出团结、发展、文明、和平、民心“五大工程”,为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中拉唯有共执机遇之桨、齐破挑战之浪,才能携手谱写命运与共的新篇章。
赵志敏表示,当前,大国战略博弈日益加剧,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抬头,“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迭出,中拉关系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挑战。要以高质量合作增强中拉关系的韧性,以发展的稳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国内拉美研究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肩负历史使命,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落实以人为本,为增进中拉人民福祉而研究,持续唱响中拉合作互利共赢的主旋律,畅通中拉交流渠道,积极搭建中拉学术研究网络,不断强化智库交流合作,创新理论方法与合作模式,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拉美知识体系,用中国的拉美研究成果引领中拉关系发展,以学术智慧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共识落地见效,为推进新时代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育与学术机构是中拉人文交流与知识合作的重要纽带。通过教育实践深化理解、推动合作,是建设中拉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张环宙表示,当前,“全球南方”力量不断壮大,中拉关系作为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双方人民的共同期盼,也为推动构建更加平等、包容、可持续的全球治理体系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指引下,中拉在经贸往来、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与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在国际关系格局深刻重塑的背景下,中国拉美研究正迎来转型与跃升的关键时期。作为连接中国与“全球南方”的重要学术力量,中国拉美研究者肩负着以学术创新拓展文明互鉴空间的使命。柴瑜表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作为关键性积极力量,将重塑“中心-外围”的传统论断,中国拉美研究迎来新时代和大机遇。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将立足中国发展实践,积极打造世界级拉美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丰富拉美研究学术资源,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产出更多高质量学术成果。希望广大拉美研究者立足中国发展实践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外交工作需要,深化对拉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等的系统性研究,在协同构建理论内核、树立学术标准、拓展学科建设、提升国际话语权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从地方经济与区域合作层面看,中拉交流正从国家层面的战略共识转化为地方行动的具体实践。查志强以浙江省为例,阐述了地方经济如何在中拉合作的“大棋局”中展现更大作为。他表示,浙江作为经济开放大省,一直在中拉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中扮演着积极角色。浙江企业深耕拉美市场,拉美产品与文化也日益融入浙江社会,双方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性互动。期待与会学者深入研讨中拉合作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为推动中拉关系迈向更高水平贡献浙江力量与中国智慧。
与会嘉宾合影 主办方/供图
会议设置了拉美政治、拉美经济、拉美社会与文化、国际关系四个分论坛。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围绕地区政治生态演变、治理现代化与区域机制重塑、贸易与投资、绿色金融与产业链协同、跨境电商、企业海外传播与数字鸿沟弥合、教育与人才合作、大国博弈下的政策选择、多边协同与安全治理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主办,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创业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