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新闻传播学的新发展

2025-10-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各种传播现象的学科。在新闻学100多年和传播学80多年的历程中,紧密对接实践,应实践之变而变,是其演变发展的显著特征。“十四五”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如何坚守自身学科主导价值不变的同时,顺应时代之变,推动本学科的自我革命,成为学术共同体的集体意识和行动。
  “三服务”成为新闻传播学术
  共同体的主导价值
  如何通过制度的规范化来提高新闻传播学知识生产门槛,增加知识生产的专业性,进而提升学科的合法性,是自1997年我国新闻学和传播学组合成一个一级学科,被国家正式命名为“新闻传播学”以来,新闻传播学人尝试完成的主体任务。经过近20年的努力,借助学术期刊办刊规范化带动学术论文规范化,逐步成为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的共识和自觉行为,新闻传播学知识生产专业门槛得到大幅提升,新闻传播学学科地位得到认可。
  “十四五”时期,在基本走完规范化道路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行业重大问题,服务学术前沿”的“三服务”应对时代之变,推动学科转型,成为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的主导价值和坚守。2022年第1期《新闻与传播研究》期刊在广泛征集老中青代表性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发布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中国特色传播学研究与创新、数字化等环境中新闻传播学核心概念与范畴等的反思和创新、媒体融合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际传播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创新研究、互联网传播规律与善治、数字技术与社会福祉等选题。2025年《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记者》《新闻与写作》6家重要新闻传播学期刊设置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专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专栏、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构专栏、新闻学、传播学、新媒体与网络传播、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国际传播、媒介文化9大主题,推出53个具体选题,联合发布2025年度重点选题。
  顺应新闻传播实践剧变
  展开自我革命成为集体意识
  “新闻传播学可谓新闻媒体实践之子。”应现代报纸发展之需,新闻学开始诞生,因应现代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传播学开始出现。随着现代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形态、业态和生态的变化,新闻传播学不断进行着内涵和外延的调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伴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商业化、大众化,曾经的“新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很快成为“旧媒体”,与此同时建基于这些旧媒体实践规律而搭建起来的新闻传播学在作用于互联网媒体实践场域时出现了不适应性。如何顺应互联网媒体实践之变而展开同频改革,成为新闻传播学过去几十年发展的主基调,同样也是“十四五”时期新闻传播学研究和教育的主体任务。
  2022年第1期《新闻与传播研究》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发表的年度重点选题阐释文《从“规范化”到“策划引领”再到“价值建构”——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与〈新闻与传播研究〉办刊追求》中提到:“不与新闻传播活动和媒体实践相脱节,这是新闻传播学保持本学科合法性的根基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了网络社会,驱动了传播格局与媒体形态,及其与外部环境关系的巨变。因此,以这种变化了的格局、形态、关系等为研究对象的新闻传播学面临着系统性、本质性的重大革新。回应这样重大的革新,需要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展开广泛、深入的基于数字社会逻辑的新闻传播宏观、中观和微观问题的研究。既要关注与时俱进的创新,捕捉新问题,创新实践研究,更要重视能够构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本土化、原创性、创新性基础研究。”
  回应新闻媒体实践的系统性变革,“十四五”期间,全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体系也在展开系统性变革。在新闻人才培养领域,除为主流媒体提供具备全媒体传播技能的融媒体复合型人才,还为新闻媒体产品供给末端的舆论场领域培养社会各系统急需的舆论引导方面的专才。在传播人才教育领域,一方面为互联网媒体包括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这类的“超级媒介”培养计算传播或智能传播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大资源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人才。可以说,计算传播或智能传播、国际传播已成为“十四五”时期全国传播教育重点发力改革的两大标配方向。
  扎根本土实践新闻传播学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初见成效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十四五”期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开始真正落地,并初见成效。《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纷纷开设“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相关栏目。一些学者基于中国新闻传播实践提出了“新闻力”“全党办媒体”等既有学术影响力又有实践解释力的原创性概念或理论。2024年1月《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年会暨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讨会上发布了群聚传播、“数字共通”理论、“信息茧房”的三维测量、周边传播理论四个年度原创概念(或理论)。2025年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联合发布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原创学术理论中,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陆地所提出的“周边传播理论”位列其中。
  “十四五”期间对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五年。新闻传播实践是对现代社会变革感知最敏感的行业,也是反映社会变革最及时、最广泛、最深入的行业。新闻传播学作为专门研究新闻传播实践的学科,也顺应时代之变,在坚守主导价值的同时,成为展开及时反思、调适、革新和系统性变革的人文社会科学。从“十四五”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的积极作为来看,实践的挑战,正在转化为新兴新闻传播学的机遇。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赵琪(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