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学术期刊的使命与担当

2025-11-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学术期刊在其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对于学术期刊在学术生态体系中的作用,应改变只将期刊视为被动的容器、展示台这一认知。高质量学术期刊不仅要刊发优质稿件,更应通过主动策划而引导构建、通过自觉选择而参与构建。在共同推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期刊要追求什么样的知识和什么样的知识体系,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1/t20251111_5931845.shtml

  纵观人类文明演进历程,每个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当今中国经过数十年的砥砺前行,屹立于新的历史方位,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对学术界来说,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并非一时兴起,其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时所需、势所至、理所归”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必然。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1/t20251111_5931848.shtml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这一重要论述为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进一步的行动指南。新时代的学术期刊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它们不仅是知识成果的传播平台,更是引领学术创新、支撑国家治理的战略支点。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学术建构的效能,如何以体系化的知识生产回应时代之问,是摆在所有学术期刊面前的核心课题。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1/t20251111_5931851.shtml

  学术期刊不仅是知识传播渠道,还是具有能动性的网络节点,应以积极姿态和切实行动参与到知识生产与传播过程。面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任务,学术期刊和期刊人应该提高站位、找准定位、锚定方位,在办刊实践中把握行动坐标,砥砺前行。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1/t20251111_5931846.shtml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实践走在理论前面,亟须对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性的总结、提炼与升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此时代背景下,作为知识体系制度化、规范化载体的学术期刊,是深度介入知识生产全过程的能动主体,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前沿阵地与核心力量,是知识生产、传播、评价和交流的关键枢纽,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策源地”“导航仪”“守门人”和“桥梁纽带”角色。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1/t20251111_5931849.shtml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阵地,学术期刊在推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方面责无旁贷。为此,必须强化三方面引领作用。以思想引领塑造学术研究的价值导向。要聚焦战略实践,观照时代命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锚定议题设置;要聚焦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鼓励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高质量研究。以传播交流搭建融通中外的学术桥梁。在国内学术交流上,应致力于打破学科“孤岛”,促进学科对话,凝聚内部共识;在国际学术输出上,应促进国内外学者间形成紧密互动、协同创新的学术共同体,促进交流合作,传播中国声音。以学术规范筑牢学术殿堂的制度基石。严控学术质量,坚守学术伦理,完善各项规范要求,当好学术研究“守门人”;树立成果标杆,倡导务实学风,以高质量成果树立高水平标准,引导学术界形成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1/t20251111_5931850.shtml

  学术期刊和论文是赋能学科建设、引领学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术话语构建的重要支撑。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离不开一批能够体现中国立场、彰显中国精神、阐释中国实践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但我国人文社科期刊仍存在理论原创性不足、过度追求研究方法复杂性、语言可读性较低、青年学者成果彰显不足等问题。推动学术发表革新,既是破解当前困境的关键举措,更是服务国家战略、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由之路。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1/t20251111_5931847.shtml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大历史使命。高校文科学报作为学术成果传播与知识生产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时代使命,而栏目建设作为学报内容组织与价值引导的基本单元,正是践行这一使命的核心抓手。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1/t20251111_5931852.shtml

  疏导传播渠道,打通狭窄瓶颈,才能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高质量生产和传播提供保障。三大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并非各自为战的解决方案。只有进口端与出口端更加适配、评价体系更加优化、不同类型的传播矩阵协同发展,科研共同体方能合力吹响嘹亮的“胜利的号角”,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添砖加瓦。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1/t20251111_5931853.shtml

【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