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栏目建设推动高校文科学报高质量发展

2025-11-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大历史使命。高校文科学报作为学术成果传播与知识生产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时代使命,而栏目建设作为学报内容组织与价值引导的基本单元,正是践行这一使命的核心抓手。
  栏目建设对高校文科学报十分重要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要从中国实践中提炼标识性概念、形成原创性理论。这一过程离不开学术期刊的“孵化”与“传播”,而栏目恰是连接知识生产与体系构建的桥梁。对高校文科学报而言,栏目绝非简单的论文归类工具,而是期刊学术定位、价值立场与使命担当的集中体现,其在高校文科学报建设以及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第一,栏目是引领学术方向、凝聚学术理论的平台。高校文科学报应当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围绕重大战略需求系统规划专栏布局,引导学术界开展前瞻性、体系化的理论创新与研究实践。通过持续聚焦关键领域与核心议题,专栏能够有效汇聚创新性研究成果,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第二,栏目是彰显办刊特色、体现学报内涵的关键所在。当前,高校学报内容“大而全”但缺乏辨识度的问题较为普遍,当然这也和学报创办之初服务学科建设的定位有关。因此,学报需要通过栏目的积极筹划,结合学科优势与时代特色,力争在众多综合性期刊中拥有更加清晰的学术标识度。
  第三,栏目是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特色栏目通过系统组织某一领域的深度研究,能够促进知识谱系的完善与理论范式的创新,从而强化学报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引领学术发展方向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解释力与影响力。
  高校文科学报栏目建设面临的挑战
  高校文科学报在栏目建设中面临三方面挑战。
  首先,高校文科学报多为综合性期刊,栏目设置通常需在专业聚焦与学科覆盖之间寻求平衡。由于长期沿袭“泛综合化”的办刊路径,不少学报在栏目策划上存在编辑方针趋同、议题重复等问题,导致“千刊一面”的现象,难以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
  其次,优质稿源竞争激烈与内生性依赖并存。优质的、原创性强的研究成果向头部期刊集中的趋势明显,学报在吸引校外,特别是中青年顶尖学者投稿方面面临压力。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有效整合校内优势学科力量,又能广泛吸纳国内外同行智慧的高水平开放学术平台,是栏目可持续发展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最后,面对国家战略需求与学术前沿议题的快速演进,编辑队伍在战略视野、系统规划和学术创新等方面仍需加强。特色栏目建设,特别是跨学科领域的栏目建设,要求编辑不仅具备学术鉴赏与前沿洞察能力,更要善于打破学科界限、推动知识融合创新。因此,应进一步提升编辑队伍的专业素养与“编研一体化”能力,持续增强其在选题策划、资源整合与学术引导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高校文科学报栏目建设的战略转向与实践路径
  面对新形势,高校文科学报必须在栏目建设中实现战略转向,强化系统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从“学科导向”到“问题导向”,实现栏目与国家战略的“深度协同”。高校文科学报应突破传统学科分类的局限,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学术前沿,设置具有现实关怀和理论潜力的专题栏目。此类栏目应具备响应迅速、主题聚焦、组织灵活、传播多元等新特点,推动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是从“量化评价”到“价值引领”,构建内涵式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在栏目策划、稿件遴选和成果传播中,应更加注重研究的学术质量、创新价值与社会贡献,逐步淡化对引用率、转载量等单一指标的依赖。通过构建更加注重内涵的评价机制,引导学术界关注真问题、开展实态研究,营造潜心治学、厚积薄发的健康学术生态。
  三是从“事务性编辑”到“学术策源者”,实现编辑队伍与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匹配”。高水平的编辑队伍是栏目建设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栏目建设的关键支撑。应加大对编辑人员的培养力度,支持其跟踪学科前沿、提升策划能力;通过优化编校流程,将其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投入栏目策划与学术交流;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将栏目策划成效、组稿质量等纳入评价体系,充分激发编辑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从“纸质传播”到“全媒体传播”,实现自主知识的“国内引领与国际对话”。在数字时代,应超越传统纸质载体局限,系统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对特色栏目成果进行精准推送、深度解读与二次传播。应着力拓展国际传播渠道,依托类似“中国知网期刊双语工程长摘要翻译项目”等契机,遴选专栏优秀论文进行多语种翻译与推广,并探索与知名学术平台的合作,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能见度与话语权。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新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大使命,也是高校文科学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导向。栏目作为连接作者、审稿人、读者与政策主体的“枢纽工程”,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高校文科学报应进一步以栏目建设为核心抓手,持续深化对中国实践的学术挖掘,强化优质内容的精准传播,不断将栏目优势转化为知识创新优势,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贡献更具特色、更有力量的学术支撑。
  (作者系《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教授)
【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