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阵地,学术期刊在推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方面责无旁贷。为此,必须强化三方面引领作用。以思想引领塑造学术研究的价值导向。要聚焦战略实践,观照时代命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锚定议题设置;要聚焦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鼓励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高质量研究。以传播交流搭建融通中外的学术桥梁。在国内学术交流上,应致力于打破学科“孤岛”,促进学科对话,凝聚内部共识;在国际学术输出上,应促进国内外学者间形成紧密互动、协同创新的学术共同体,促进交流合作,传播中国声音。以学术规范筑牢学术殿堂的制度基石。严控学术质量,坚守学术伦理,完善各项规范要求,当好学术研究“守门人”;树立成果标杆,倡导务实学风,以高质量成果树立高水平标准,引导学术界形成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在这一过程中,以下三方面的具体举措有利于实现破局立新。
明确差异化期刊定位
期刊定位是当前中国学术期刊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综合性与专业性期刊的发展路径协调方面。综合期刊涉及学科多、领域广,如果一味追求面面俱到,可能导致文章内容庞杂却缺乏研究深度和聚焦点,甚至影响到学术期刊的质量要求,削弱其在吸引优质稿源和专业领域读者关注上的竞争力。专业期刊虽然能够精准聚焦学术前沿,但若囿于既有专业领域划分,欠缺总体性视角、各自为战,对于新兴交叉领域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反应不够敏锐,将对期刊影响力和突破性产生制约。
为推动两类期刊的协同发展,我们应与时俱进,积极调整办刊理念,时刻明确期刊未来的发展方向。综合性学术期刊应突破学科拼盘模式,加强选题引领,聚焦国家发展中的重大综合性、交叉性议题,致力于生产具有前瞻性、战略性、整体性的思想成果。专业性学术期刊则应坚守“专精特新”的期刊定位,在深耕基础研究的同时敏锐捕捉前沿动态与战略焦点,主动设置引领性议题,鼓励方法创新与理论突破,打造细分领域的权威平台。因此,各类期刊在发展当中都应立足自身优势,明确独特价值,有效平衡学术引领、学科建设与服务国家需求的多重使命。
塑造立足中国的价值取向
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下,现行的学术评价模式对期刊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双刃剑”效应。现行学术评价体系虽然能够通过推动良性竞争有效提升学术规范性和增强期刊国际影响力,但其对量化指标的过度依赖也容易导致结构性问题。例如,期刊选题趋向“小而美”,欠缺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等,从而弱化学术共同体在评价中的重要地位。
为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的核心功能,学术期刊亟须优化其评价范式,突破单一评价指标的局限,建立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在遵循学术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其对提炼中国经验、阐释中国道路、推动理论创新方面的贡献,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系统引导,使得学术期刊不仅能够反映学科前沿动态,更能够承担起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聚焦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议题,系统阐释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从而为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学术支撑。
推动技术与思想的平衡
学术查重机制在维护期刊原创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催生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检测,推动查重技术迈上新台阶。当前,“文本重复率+AI参与度”的双轨检测模式能够有效防范低质量AI代笔,遏制学术创新空心化。但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AIGC检测也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例如,现有算法对“人机协同创新”的误判风险是否会阻碍数智技术与人文研究的深度融合;简单化AI率阈值如何适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类成果的特殊性。这促使我们反思机械化的AI规避逻辑是否符合学术评价的初衷。
技术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如何合理利用AI辅助学术期刊,实现技术辅助与学术本位的动态平衡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命题。一方面,提升检测系统的文化语境敏感性,增强对文献引证和本土化表达的语义解析能力;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评价原则,将AI检测数据作为预警参考,结合文章创新价值、理论深度及文明传承意义进行人为综合研判。当查重机制从单纯的技术防控转向支持有伦理的智能研究,学术期刊才能够更好聚焦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成为赓续中华文脉、创生中国理论的重要平台。
在数字化与融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对学术期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播维度上,勇于革新传统媒介。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当下,学术期刊要敢于突破传统范式,构建融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将精深的学术成果转化为生动、立体、易触达的多模态内容产品,从而提升知识传播效能。在体系建设上,深度拥抱数智革命。学术期刊要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构建开放、协同、智能的学术平台,使其从静态的信息载体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创生平台,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学术支撑。
(作者系厦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文科期刊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