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山河铭记 精神不朽

2025-10-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抗美援朝及爱国主义教育展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高坎街道旧站村,是抗美援朝老战士孙德山自筹资金,在自家院子里建起来的。“我能活着回来是非常幸运的,不能让战友们白牺牲,要为他们做点什么。”靠着质朴的信念,孙德山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2009年建成展馆,并免费对外开放。当记者来到家中采访时,93岁的孙德山正在院子里劈柴,被木头擦伤了右脸,伤口处血迹斑斑。他说,这点伤跟当年在战场上比不算什么。孙德山女儿告诉记者,老人至今都自己种菜,冬天到了就捡木头劈成柴火取暖,不舍得吃穿用,积蓄都花在这个展馆上了,他说这辈子最放不下的就是战友情。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4_5920301.shtml

 

  陈绍谦的童年,是在日寇铁蹄下的北平度过的。他的二哥因生病被日寇以“隔离”的名义抓走杀害,大哥随后也离家抗日。国仇家恨,让他早早懂得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45年,9岁的他成了儿童红色联络员,在平津战役中为中共北平地下党传递情报。1949年10月,他作为儿童团成员参加了开国大典,并成为第一批中国少年儿童队队员(1953年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1950年,朝鲜战火燃至鸭绿江,他与姐姐一起报名参军,立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4_5920302.shtml

 

  “可以说,我这一生都是在‘近朱者赤’的环境中活过来的。”在抗美援朝老兵麻万海手写的回忆录中,他这样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幼失去双亲的麻万海,与爷爷和姐姐相依为命。1946年,13岁的麻万海成为一名通讯员,随军征战。“行军时候脚上磨得起了很多水泡,没法走路,战友就背着我走,吃的不够了他们会分给我先吃……”还没有三八式步枪高的麻万海,在部队里得到了战友们的格外照顾。“谁叫我们是战友呢,互助友爱是我们的传统。”战友们常对麻万海说的话,也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各项技能,很快便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通讯员和宣传员,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4_5920303.shtml

 

  “当初和我一起参军、参加学习培训的战友,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回来的没有几个。”黄振华眼眶湿润地说,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年轻人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如今,黄振华经常受邀参加社区宣讲、公司培训,给年轻人讲党课。他说:“公司现在发展得很快,最近几年招收了不少大学生,先后开设了三次培训班,每次都是上千人。每次都让我去给大家讲课。”黄振华喜欢跟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经历,给他们讲志愿军英烈的故事。他说,强国必须强军。在当前良好的经济形势下,年轻人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能够吃苦耐劳,做好为国奉献甚至牺牲的思想准备。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4_5920304.shtml

 

  何光斗说,抗美援朝参军号召深深触动了18岁的他。何光斗报名参军时,他的父亲并不知道,出发前他父亲到县城与他见面、一起相处了一天。随后,他跟随部队出发前往宝鸡,再辗转到达黑龙江,在那里接受部队知识培训、技能训练,并与战友们迅速适应了部队的生活节奏。学完这些基础内容后,开始练习投手榴弹、瞄准、射击等军事技能,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刻苦训练3个月,最后他的考核成绩相当不错。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4_5920305.shtml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在美国政府强行干涉战争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我们党和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并于10月25日打响入朝作战的第一场战役。正是在此次战役打响的次日即10月26日,党和政府在国内发起一场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抗美援朝运动是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主体,旨在从物质上、道义上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它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始终,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斗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4_5920306.shtml

 

  70余年来,学术界对抗美援朝相关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近年来,抗美援朝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日益多元化,学者开始更多关注后勤保障、社会动员、文化建设、战争记忆等新层面,研究范式也更加注重地方档案和口述资料的挖掘和分析,不仅打破了学科壁垒,而且拓展了研究领域。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4_5920307.shtml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地区,是我国最早成规模的工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工业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东北的工业化始于19、20世纪之交,抗美援朝战争正是东北工业体系经历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融入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转折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东北工业基地的关系密不可分,没有东北工业基地作为坚实的战略大后方,这场战争的进程将会艰难得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东北工业基地的无私支持,就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而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刺激,也不会有东北工业基地之后的高质量发展。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0/t20251024_5920308.shtml

 

【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