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我这一生都是在‘近朱者赤’的环境中活过来的。”在抗美援朝老兵麻万海手写的回忆录中,他这样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幼失去双亲的麻万海,与爷爷和姐姐相依为命。1946年,13岁的麻万海成为一名通讯员,随军征战。“行军时候脚上磨得起了很多水泡,没法走路,战友就背着我走,吃的不够了他们会分给我先吃……”还没有三八式步枪高的麻万海,在部队里得到了战友们的格外照顾。“谁叫我们是战友呢,互助友爱是我们的传统。”战友们常对麻万海说的话,也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各项技能,很快便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通讯员和宣传员,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朝鲜战争爆发后,麻万海随部队来到朝鲜。在335团担任报务工作小组长兼译电员期间,由于副营长负伤,麻万海代理指挥全营战斗。“坚决守住阵地!”“是!”军令如山,团长把炮兵和警卫连调过来协助守备,在这次战斗中他又遇到了曾经熟识的战友,但匆匆一面,竟是永别。“小刘,我在指挥全营战斗,跟前没有帮手,你就留下来帮我吧。”“不行啊,我还有一个连在等着我呢……”患有肺梗阻的麻万海喘了半天的长气,才又接着说:“我们从此再也没见过面……”
在汉江阻击战中,麻万海和战友们曾连续作战10个昼夜,指战员们体力严重透支,精疲力竭。在接到撤退命令后,睡得不省人事的麻万海差点成了俘虏,“幸亏战友及时发现,回来把我叫醒,再晚一点,我们就都被抓了”。
在战场上,通讯设施和通讯兵是敌人优先打击的目标。麻万海的肩膀、后背、腿多处都留下了疤痕,手也落下了残疾。在一次战斗中,同为通讯员的战友姜永发负伤不幸牺牲,临终前嘱托麻万海回国后去找他的家人。“他来战场前才结婚不久,牺牲前告诉我到哪里去找他的家人,我始终记在心里,回来后就到处寻访,可是……”说着,麻万海一直摇头,“只要我活着就不会放弃”。战友的托孤始终没有结果,这也成了他这一生最大的遗憾。
“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前辈和战友们用血和生命换来的,我是在部队里被养大的,永远对党怀着感恩的心。”麻万海说,打仗的时候不觉得害怕,但是打完仗才觉得战争的可怕,和平来之不易,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国家也越来越富强,我们要好好地珍惜和爱护。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赵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