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体系化的刑法理论,能够一体地解决未遂犯、共犯等难题,在遇到难办案件时易于形成司法共识,维护法安定性,实现人权保障目标。但是,体系形式化、极致化的反面是回应性缺乏。在结果归属的确定、财产罪保护法益的厘定、未遂犯和不能犯关系的梳理等方面,都应立足于刑法保护法益的政策目标探寻理论的妥当性...
2025-10-10大陆法系刑法学 “支配为主、义务为辅”的归责模式,尚未摆脱自然主义的束缚,未能与当前迫切的社会治理需求之间形成应有的紧密关联,也存在理论构建表象化、碎片化的弊病。归责模式的重塑应以义务为基础。决定归责表现形式的不是事实存在,而是不同类型的义务,包括禁止输出风险的义务、要求提供照护的义务以...
2025-09-04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矛盾加剧以及风险社会命题被提出,积极刑法立法观成为当前刑法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积极刑法立法观强调积极介入的立法导向,主张通过增加轻罪以强化公民的规范意识。它符合各国立法现实,具有一定现实根据。但是,积极刑法立法观不宜主张相当规模犯罪化,以免滑向激进刑法立法观,造成刑法对...
2025-04-01在我国加速制定《生态环境法典》背景下,生态环境刑法立法的内在构造亟待进行科学化调整。应当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立为生态环境刑法立法的指导思想,把资源永续、环境良好和生态安全确立为生态环境刑法立法的目的,增设预防性原则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在生态文明价值目标指导下,生态环境犯罪类型化及...
2025-03-31立足于实务动向,充分关注刑事裁判的动向尤其是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的最新进展,朝着完善理论体系的方向发力,确保刑法学从裁判中来、到裁判中去,刑法理论才能随时关注、思考哪些问题是中国司法上所特有的问题,并提出妥当或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刑法学知识体系实践性和自主性的内在统一,进而较为从容地...
2025-03-10刑罚的正当性根据是最基础的刑法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刑法体系的根基所在。古往今来,学者们各陈高见,给出了不同答案。报应刑论将刑罚正当性诉诸人们的公平正义感,强调刑罚的道德价值,却忽视了刑罚与社会的内在联系而失之片面。
2025-02-13近年来,我国对于耕地的重视和保护日益提升,而非法占用农地罪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对于耕地最为严厉的保护手段。2024年8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16批指导性案例,其中第60号是“刘强非法占用农用地案”。本文结合该案例,尝试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理论难点进行探讨。
2025-02-13邹兵建副教授的《刑法教义学的案例进路》是以案例为经线、以问题为纬线而写成的刑事案例研究著作。全书共十章,收录了作者运用法教义学方法对包括江歌案、唐山烧烤店打人案、阿里女员工被性侵案、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于欢案等热点案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十篇文章;内容涵盖了这些案件相关的刑法解释、司法适...
2024-04-17在“四民分业”的语境中,理解财政与市场关系及工商业财政政策合法性解说,实质即农商观念问题。宋...
二战史研究在中国经过了一个从相对冷门到比较热门,从学术界研究到大众关注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