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国别学推动全球治理研究

2025-10-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知识是怎么来的?这似乎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前人已经对此作出了诸多回答。但是,在中国的学术界,这个问题似乎又必须要回答,特别是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更值得人们深思。区域国别研究早已有之,而今天区域国别学之所以成为国家急需之学,实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阅读原文)

  全球治理倡议的落实,既需政治共识与外交实践,更倚重坚实的学术支撑与可行的实践路径。恰逢其时,作为一门聚焦特定国家和地区,融汇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交叉学科——区域国别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球治理倡议为区域国别学提供了价值引领与时代命题,而区域国别学则以其深厚的知识积淀与精准的实践分析,为倡议的细化、实化与优化提供着不可或缺的学理支撑与人才保障。当前,全球治理倡议的落地,亟须区域国别学在知识、政策、人才与话语四大方面提供坚实支撑。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qygbx/202510/t20251021_5919603.shtml

  世界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全球治理问题矛盾异常突出,全球治理倡议以其公正平等的理念和务实可行的路径,为动荡变革中的国际社会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以服务全球治理倡议为面向的区域国别研究正在推动一场知识变革,破除西方在全球治理层面的霸权,增强自主性和安全性,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与国际影响力。在全球治理倡议的指引下,区域国别研究必定为新时代的全球治理方案提供智力支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知识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qygbx/202510/t20251020_5919286.shtml

  区域国别研究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知识建构,更是国家软实力与战略能力的体现;全球治理倡议不仅是中国对世界的制度性供给,更是话语权建构的战略平台;而中国话语权的提升,则离不开对区域国别的深度认知与对全球治理议题的有效回应。三者之间构成了互为支撑、协同推进的战略闭环。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qygbx/202510/t20251021_5919685.shtml

  2025年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后,为构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四大倡议各有侧重,是中国基于对当前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审慎分析而提出的有效应对方案,它将为正处于动荡、重组中的世界提供发展合作的新思路,为人类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进步提供新动力。对区域国别研究而言,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给学科建设明晰了方向。全球治理的议题包罗万象,而区域国别研究恰恰有着鲜明的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可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供给和方案应对。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qygbx/202510/t20251007_5918132.shtml

  区域国别学与全球治理倡议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与强烈的实践需求,区域国别学可通过提供精准的认知基础、整合性的解决方案以及专业化的人才支撑,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倡议从宏伟蓝图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关键参与者。在日益复杂多元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加强区域国别学的学科构建与学者研究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学术议题,更是一项关乎中国能否引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重要任务。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与智库功能,促进学术研究与政策需求的深度融合,鼓励深度田野调查与长期跟踪研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区域国别学人才,从而更精准、更有效地服务全球治理倡议落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知识力量与实践智慧。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qygbx/202510/t20251007_5918133.shtml

【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