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能与计算传播研究热点

2025-10-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陈雅静)10月25日,智能与计算传播学2025年年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学者聚焦人机共生时代智能与计算传播研究的热点话题,在技术赋能与人文反思的双重维度上给出多元回答。

  人工智能技术已从单纯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深度参与传播生态建构的重要力量。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提出,AI不仅促使“计算传播”向“智能传播”加速演进,也为传播研究提供了方法迭代的契机,研究者需要面向整个“智能社会”展开思考。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祝建华认为,媒体用户研究的方法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再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变迁,即便在研究AI使用这个新问题上,经典的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法,以及网络时代的日志分析、文本挖掘等计算方法,依然发挥着重要效力,不容忽视。

  在当下传播研究领域,随着大量AI工具的引入,一些未经批判性思考的综述迅速涌现,定量研究也呈现出泛化趋势。借助AI工具,研究者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研究结果,但便捷性背后却潜藏着理论弱化、逻辑简化等诸多隐忧,冲击了研究的深度与严谨性。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刘德寰认为,研究者应在理论层面积极接纳新技术带来的新视角,但需保持批判思维,保持问题导向,即围绕真实的社会问题展开深入探究。而以复杂建模为核心路径、探索技术驱动下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可能,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全中研究发现,与以往的技术革新不同,大模型的“生成性”与“智能性”双重特性驱动,不仅带来生产工具的升级,更深入至生产力结构、生产关系形态乃至行业生态。然而,大模型在赋能传媒业的同时,也催生出技术伦理、法律框架、数字公平等一系列亟须应对的重大问题。与会的多位学者呼吁,一个由“超级个体、知识模型、人机共生、平台重构”共同塑造的全新媒介生态已经显现,这需要计算传播研究给予更多的分析与预测。

  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智能与计算传播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

【编辑:刘娟(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