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兵建副教授的《刑法教义学的案例进路》是以案例为经线、以问题为纬线而写成的刑事案例研究著作。全书共十章,收录了作者运用法教义学方法对包括江歌案、唐山烧烤店打人案、阿里女员工被性侵案、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于欢案等热点案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十篇文章;内容涵盖了这些案件相关的刑法解释、司法适...
2024-04-17随着电影《第二十条》的上映,“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关于这一命题的由来、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恐怕并不被刑法学界之外所熟知。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是什么?德国学者贝尔纳(Berner)在其书中提出这一疑问并给予了回答。他指出,紧急避险是正(权利)与正(权利)的对立;正当防卫则是...
2024-03-07防卫行为和侵害行为是一对矛盾,实际上是法与不法、正与不正的关系。其间的逻辑关系很清晰:侵害行为是不法的,所以防卫行为是合法的;侵害行为是不正当的,所以防卫行为是正当的。将这一逻辑关系转换成正当防卫的命题,就是“法不能向不法让步”。防卫行为不是躲避侵害,如果要求遇不法侵害时先行躲避,明显...
2024-03-07正当防卫是公民进行私力救济的重要手段,它仅在紧急情况下针对不法侵害才被例外地允许。一般来说,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正当防卫的变迁能够反映二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变化趋势。
2024-03-07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轻微伤入刑的立法建议,认为“如果社会要走向文明,‘不动手’是最基本的一步”,该建议引起不小争议。结合刑法的运行机理和我国司法现状,受限于“案多人少”等现实困境,造成轻微伤暴力行为入刑的设想目前尚难完全实现。因此,应寻找切实可行的折中办法,对一部分造成轻...
2024-03-05面对当前网络共同犯罪日益猖獗的乱象,必须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破解网络共同犯罪定罪量刑中的困境,筑牢刑法规制的根基,实现刑法适用的统一。
2024-03-05在刑法理论中,共同犯罪问题一直被称为“黑暗之章”。研究共犯问题的终极目的在于,确定共犯(各个参与者)的归责范围。一直以来,我国多以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根据,来决定共犯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因果共犯论)。但是,刑法学界之所以提出因果共犯论,原本是作为共犯的处罚根据理论,为了对抗责任共...
2024-01-09纵观历次刑法修正,刑法结构基本朝着“严而不厉”的方向完善,虽新增不少轻罪名,但刑罚配置总体趋轻。司法实践表明,近些年我国重罪案件的数量和比例不断下降,轻罪案件的数量和比例则明显上升。由此,当前社会被不少学者贴上“轻罪时代”的标签,轻罪治理受到高度关注。当前,相关刑法学研究主要聚焦于立法...
2024-01-09在我国刑法学界,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以下简称“四要件理论”)与阶层犯罪论(以下简称“阶层论”)各有其支持者。在共同犯罪的认定中,处于通说的四要件理论受到了阶层论的强有力挑战。阶层论者认为,传统的四要件理论无法解决无责任能力人实施实行行为,而有责任能力者仅仅实施帮助或者教唆行为的情形下,...
2024-01-09随着犯罪论阶层体系讨论的深入,故意的位阶问题成为激烈争议之一。张明楷认为故意属于责任要素应位于罪责阶层,刘艳红基于结果无价值论认为故意属于罪责阶层。但是,劳东燕认为故意属于故意作为犯的不法要素,江溯、蔡桂生均认为应承认故意属于构成要件、罪责的双重定位。并且,日本学者前田雅英、曾根威彦认...
2024-01-09秘索思(mythos)与逻各斯(logos)是古希腊文明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共同构成古希腊文明的精神内核,...
人类社会正经历着数字化变革,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着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