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从未远离现实

——推动满铁史料归集、整理与研究走向深入

2025-09-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当前,学术界的抗战史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向纵深推进。东北三省作为日本侵华战争的首难之地和抵抗前沿,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悲壮、最顽强的抗战记忆。东北抗联是党领导下最早与日寇作战、坚持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牺牲最惨烈的抗日武装。多年来,吉林省社会科学界在抗战史研究领域深耕不辍,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与东北三省学界一道推动东北抗战史研究迎来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的新契机。围绕相关话题,记者采访了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党组书记、院长刘立新。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9/t20250918_5916122.shtml

  满铁研究不仅是对日本侵华史实的深入挖掘,更是维护历史正义、世界和平的重要学术工作。深化满铁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有机结合,拓展全球视野,推进学理创新,正本清源,有力批驳历史虚无主义。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9/t20250918_5916123.shtml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从俄国手中攫取了南满铁路,并于1906年11月27日建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从其成立到解体近40年,其间不仅控制着中国东北的主要经济命脉,而且搜集并向日本军方提供了大量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文化等情报,掠夺了中国大量资源。1945年日本投降后,“满铁调查部”“满铁图书馆”存藏的绝大部分调查资料及藏书,均留存于中国,目前分散在国内50余家图书馆、档案馆及科研机构。随着对满铁史料整理与研究的持续深入,日本侵华罪行新的佐证不断增添,更为我们了解近代中国城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演变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9/t20250918_5916124.shtml

  满铁不仅是日本对华侵略的经济中枢,更是其殖民政策的试验场和情报中心,活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东亚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随着日本侵华史及抗战史研究逐步深入,满铁和满铁资料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相较于满铁在日本殖民体系中的关键地位,这一领域仍存在广阔的探索空间。和国内资料相比,散存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大量满铁资料具有新特点。这些资料既反映了近代中日两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状况,也为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提供了有力证据。因此,加强海外满铁资料发掘、整理与研究迫在眉睫。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9/t20250918_5916126.shtml

  满铁调查部,作为日本庞大而独特的“国策调查”机关,在战争中为日本军政当局做了大量调查和情报搜集活动。在经历多次重大战役之后,到1938年武汉会战前后,抗日战争便渐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时,日本大本营原来设想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速胜论”已经化为泡影。于是,满铁调查机关便提议进行“中国抗战力调查”。该调查是1938年4月满铁调查机关改组成立大调查部(1940年4月调查人员多达2345人)以后,实行的三大综合调查之一,也是满铁自认为完成得比较成功的调查项目,因而受到日本军政当局的高度重视。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9/t20250918_5916127.shtml

  受各种因素叠加影响,日美等国家蓄意将包括满铁史等与中国相关的议题嵌入全球话语体系之中,炮制所谓“满洲建设”等错误言论,造成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加大对相关史料的对外翻译力度,着力纠正日本等国对满铁侵华史的错误认知,让西方更充分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对于新时代深入推进大国外交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9/t20250918_5916128.shtml

【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