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时代价值与实践伟力

2025-08-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带领全军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形成习近平强军思想这一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集中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强国强军时代要求的深刻洞察、对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深邃思考,内在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独具特色的理论品格。

  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习近平主席以强军支撑强国的宏阔战略视野和坚定决心意志。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历史价值,有利于从战略高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转化为推进强国强军事业的巨大力量。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战火中诞生的学科,军事社会学曾针对士兵士气、新兵适应、军官领导效能等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冷战的结束,学科发展也陷入低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军事社会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新形势下,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构建中国自主的军事社会学知识体系,是当前中国军事社会学的首要使命与重要任务。

  科学军事思想的体系化从来不是脱离现实的抽象思辨和“自言自语”,而是面向时代、扎根现实又同步指导实践发展的创新征程。作为新时代党的军事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强军兴军的伟大事业中孕育、形成、发展,历经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水到渠成的体系化进程。这一进程既包含着科学思想在时空坐标中逐渐呈现的逻辑展开,也彰显创新理论进一步指导下强军兴军事业的胜利前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探索开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的建设发展之路,是植根于我国国情军情、顺应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的创新创造之路,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必经之路、必由之路。

  国防教育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手段,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发挥数字技术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这表明,在数字社会建设背景下,全民国防教育应更加关注数字技术的发展方向,构建更完善的教育方式。

  新时代政治建军取得历史性成就,是202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讲的首个问题,是新时代政治建军纲领性文献。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这部分厚重深邃的内容,对于凝聚全军上下意志力量,勠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继续创造政治建军伟大成就,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演进与国际安全形势变化相互交织,对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课题。习近平主席站在强国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作出推动我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为推进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曾引起军事领域的急剧变化。同样,军事领域的变革也会对社会系统产生影响。作为军事与社会的一个有效连接点、交汇点,兵员动员是充分展现二者之间复杂张力的现实依托,也是军事社会学需重点考察的研究对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作为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员动员体制在征集延揽优秀人才的同时,由于贯通连接军事与社会两大系统,其发展水平更是兼具国防军队与社会建设的双重成就。
【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