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与经验

——第二十五届国史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

2025-09-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9月13—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下简称“国史学会”)、当代中国研究所、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与经验”第二十五届国史学术年会在沪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国史学会会长金民卿,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李正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姚建龙,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旭杰等出席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国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月红主持开幕式。这次学术年会是国史学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关心支持下顺利完成换届工作后组织召开的首届年会,成为国史学会开启新篇章的重要开端与显著标志。 
  与会学者一起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的贺信。大家一致认为,贺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史研究的高度重视,对国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重托,为新时代新征程国史研究和国史学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金民卿表示,政治站位的高度决定国史研究的广度、深度。国史研究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牢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这一最大法宝,筑牢国史研究的思想根基。要聚焦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成就与经验,深入研究阐释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运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不断推动建构国史研究自主知识体系。要站稳为人民做学问的立场,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坚守新中国史理论学术阵地,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响亮发出历史正声,做有情怀、有思想、有风骨的学问,为国家修史、为人民立传、为时代明德。 
  陈志敏提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与宝贵经验,也为建设和平、稳定、繁荣、美好的世界提供了先进范例与智慧启迪。国史研究需要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历史方位,梳理改革历程的阶段特征与演进规律;聚焦实践成效,加强改革经验的总结提炼与理论构建;立足全球视野,阐释改革实践的价值理念与世界贡献。国史年会是复旦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党史国史研究重要指示精神的举措。学校将继续发挥相关学科优势,致力于有组织科研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为推动国史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贡献复旦力量。 
  与会学者表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经验在于,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开放各方面全过程,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突出重点、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宋月红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体制机制的系统性重塑,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飞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宝贵经验。深入推进国史研究特别是新时代史研究,要注重历史研究与现实关切相结合,把改革开放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之中,贯通性地深刻把握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多学科研究交流融合,创新研究方法,开展有组织科研。 
  新一届国史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及全国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与经验、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制度和体系建设、国史学科建设与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