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演进与国际安全形势变化相互交织,对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课题。习近平主席站在强国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作出推动我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为推进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质量发展”最初是对经济领域的要求,后扩展至党和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2021年3月,习近平主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2025年3月,他再次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推进我军建设高质量发展,是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应有之义,必须适应新发展阶段历史性变化的新要求,推进我军建设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军队建设是历时性深化拓展过程
习近平主席关于推动我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清晰呈现了一个历时性深化拓展的演进过程。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鲜明主题和根本遵循,体现了军队建设目标任务与路径手段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至党的十九大期间,“提升质量和效益”成为我军建设发展的方法论要求。从2012年提出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到2013年强调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再到2015年指出军事力量能不能成为保底的手段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提升建设质效逐步成为军队建设发展的方法论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提升军队建设质量效益的前提,指出要紧密结合军队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工作实际,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提出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的“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阐明了军队高质量发展的指向、动力、方法、模式和路径。
党的十九大至党的二十大期间,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军队建设发展的目标要求。“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于2018年11月中央军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被正式提出,并于2019年写入《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2020年,“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这一时期,习近平主席在军事管理革命、科学使用经费、人才强军战略、战略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强调“加快先进战斗力有效供给”。与强调提升质量效益的方法论要求相比,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正式提出,反映了我军建设阶段的转变及其目标要求,即从领域性的指导原则上升为全面统领性目标。
党的二十大以来,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进入“目标—路径”一体化阶段。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指代内容,实现了从目标状态的“名词”向目标与路径统一即“名词+动词”的深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短期目标,聚焦于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在路径上强调完善战略管理链路和战、建、备统筹推进机制。同时,将积极推进我军建设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贯彻落实军事战略方针的实施要求。
通过系统性变革实现战斗力跃升
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并非物质条件的线性升级,而是通过系统性变革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全方位跃升。
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军队建设以服务党的历史使命为导向,既要通过军事斗争准备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又要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核心驱动力是科技创新。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深刻改变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既要牢牢把握科技自主创新生命线,又必须警惕技术决定论误区,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战略支点是人才队伍建设。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战斗力生成的第一资源,既要构建“工程+人才”的复合型能力生成机制,又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形成“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军事人才培养生态。战略路径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恩格斯说,“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军事体系与国家各领域战略体系的融合嵌入和一体统筹,将国家战略势能有效转化为战争潜能。价值指向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军队建设发展坚持正义性的根本价值指向,深刻体现无产阶级军队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伦理责任,既突破了西方现实主义军队建设理论局限,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与中华和合文化的深度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与军队建设深层互动
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与军队建设的深层互动,要通过系统性机制创新实现军事能力生成模式革新。
要立足“十五五”战略窗口期,以全球军事变革趋势与国家安全需求为坐标,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具有前瞻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的军队建设发展模式。一是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自主可控的尖端技术突破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激励机制,确保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前沿领域攻关取得实质性突破,筑牢新质战斗力生成的技术底座。二是要优化军事人力资源政策,打造面向未来战争的新型人才方阵。聚焦联合作战指挥、前沿科技运用、战略管理等领域,重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保留机制,加速锻造具备科技素养、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队伍。三是推进军事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智能化国防生态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业务流程,提升国防资源管理、作战指挥决策、部队日常运行的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四是创新国家一体化战略体系和能力发展模式,培育战斗力生成新质增长极。畅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军民双向循环,显著提升国家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源向国防实力转化的效率和贡献率。五是构建新时代军事文化传播体系,增强国际军事话语塑造能力。创新话语体系和传播渠道,讲好中国军队故事,提升在国际军事舆论场中的传播力、影响力,塑造于我有利的安全环境。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