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焕新 有“志”有为

——地方志助力千年衢州古城保护利用

2025-07-30 来源:“方志浙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衢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万年文化史,四千多年建城史。衢州古城至今保留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程以及“古城双修”十大工程,推动古城焕发新颜。衢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积极投入其中,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市“古城双修”项目专班的领导对此深有感触地说:“各类志书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作用很大,贯穿谋划规划、设计建设、展示陈列等全部环节。”“志书是我们常备的案头参考工具书。”
  
衢州古城一角
  立足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
  衢城水亭门和北门街两大历史文化街区是衢州千年历史的见证者。前者位于衢城西侧,保留旧时“三街七巷”格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为衢州市街巷肌理保存最为完好、人文底蕴最为厚重的大型历史街区,民间流传着“不识水亭门,枉来衢州府”的说法。后者因毗邻城墙北门而得名,钟楼、赵抃祠、都御史牌坊等标志性建筑物散布其中。
  为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市住建局开展衢州水亭门、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市方志办提供明天启《衢州府志》、清康熙《衢州府志》所载衢地总图、府城图等地图,以及沿革、城池等文字资料,并受邀派员参加2021年4月召开的保护规划论证会。在会上,市方志办参会者发挥专业优势,就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特色、文化内涵等发表意见,获与会者好评。
  
《衢州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收录明天启、清康熙《衢州府志》所载地图
  2021年,衢州制定第一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随后,市住建局着手制订该条例的实施办法。2022年8月,向市方志办征求《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市方志办基于衢城丰富的文化遗存和保护利用需要,提出应在条文中强调保持历史风貌的原始性,并就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条件、保护对象、专家委员会设置等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多数被采纳。
  挖掘旧志资料,还原地标建筑
  2018年11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衢州市区“古城双修”十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历史街区风貌衔接工程、儒学文化区旅游配套工程等项目随后启动,建设内容包括菱湖岸线、鼓楼、总督府等重要景观的复建。这些历史遗迹大部分已经破损或灭失,志书成为还原旧貌的主要依据。
  清康熙《衢州府志》是衢州现存4部府志中篇幅最大的一部,该志对相关内容的记载权威而详实。卷四《城池》收录“府城池图”一幅,菱塘(即菱湖)占据东北大片区域。卷十《水利》记载:“菱池,即菱湖。绕府治后东北。旧时有十景,饶楼亭台榭之胜。今仅存池之故道耳。”卷五《廨宇》载鼓楼:“在府治北。俱万历辛丑知府张尧文、知县林云建。康熙三十六年,知府张濬重建鼓楼。”关于总督府,作了这样的描述:“在县治北一里,即明试士馆。国朝顺治五年,总督陈公锦移镇衢州,始辟为署。”
  清康熙《衢州府志》的记载得到“古城双修”项目专班团队的高度重视,被作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常备参考书和规划导引手册。2021年12月,参考借鉴方志资料复建的鼓楼在旧址落成。2022年9月,历史街区风貌衔接工程主体基本完工,将水亭街、北门街、孔庙串联为一条以儒学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路线,充分呼应了康熙《衢州府志》的历史叙述。
  
左图:复建的鼓楼    右图:康熙《衢州府志》所载鼓楼
  发挥新志作用,恢复特色业态
  近些年,衢州美食声名鹊起。以鲜辣为特色的衢州菜在浙江省内颇显“特立独行”。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运营管理者形成一个思路:优先招引地方美食特色业态。
  新编志书起到关键作用。《衢州市志(1985—2005)》在《经济·贸易》章后设置一条专记《特色菜肴和传统糕点》,考证民间流传的12种吃食的源流,叙述其制作方法、经营方式,旨在体现本地饮食文化特色。时隔数年,这些内容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恢复特色业态的重要佐证史料。
  2016年9月28日,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开街,有商铺88间,其中餐饮美食类20家,售卖“三头一掌”、邵永丰麻饼、开化清水鱼、搁袋饼、衢州臭豆腐等,街区柴家巷形成美食一条街,时常人头攒动。
  
左图: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局部) 右图:《衢州市志(1985—2005)》所载特色菜肴和传统菜肴
  综合新旧志书,唤醒历史记忆
  古城保护和利用不限于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记忆的传承同样重要。大型原创沉浸式戏剧《浸梦水亭门》由此诞生。该剧依托宋代衍圣公孔端友背负孔氏家传信物“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南渡衢州的事件,讲述改朝换代、战火兵祸、孔庙三迁等近九百年的历史故事。
  《浸梦水亭门》需要一个真实的场景。总导演、编剧、联合设计王延松在创制时参考民国《衢县志》及新编《衢州市志》《柯城区志》等志书资料,复原孔庙、烂柯山、水亭街、鲁儒坊、小和山茶馆、染房、三衢医院等最具有代表性的衢州景观,搭建36处真实动态舞美场景,让“观剧人”成为“戏中客”。
  2023年3月8日,《浸梦水亭门》在水亭门沉浸式剧场公演,海内外媒体纷纷报道。截至当年6月,相关帖文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特账号、省政府新闻办推特账号及衢州Facebook账号“Quzhou,China”的阅读量达到117万人次。
  
左图:《浸梦水亭门》海报(来源:潮新闻官网)  右图:《衢州市志》所载孔氏南宗资料
  与此同时,衢城文昌阁、天王塔地宫艺术馆、钟灵塔、水亭门城楼的展陈内容,也主要依据志书记载进行了设置。
  如今,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获评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入选2024年度省千万级核心大景区培育名单并积极开展国家5A级景区创建,2024年国庆节期间日均游客量达16.66万人次。衢州古城正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建筑风貌、繁华的市集氛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探访。
【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