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青年说·主题教育笔谈⑳】

周淼:坚持党的领导 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08-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编者按: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职责使命,全面贯彻落实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和根本任务,扎实有序推进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主题教育笔谈】专栏,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畅谈学习体会,激发广大社科青年的学习动力和行动自觉,为奋力开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境界作出更大贡献。

 

    

  周淼,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左翼思想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政治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国外左翼思潮与政党、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和光明前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导作用,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探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着强大的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鉴别力,因而能够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不断排除各种错误思潮干扰和误导,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基本理论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正确回答了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从而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航向,既积极学习借鉴吸收人类现代化发展的一切有益成果,又破除“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图景,从而防止出现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出现犯颠覆性错误的现象,从而使中国式现代化前景光明、繁荣兴盛。

  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上具有坚定性、一贯性和连续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战略构想和目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概念和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号召。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把远大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带领人民制定了既着眼长远又符合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规划和具体发展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接力奋斗,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确保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总的战略安排,进一步明确了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国内外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始终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持续接力、不断攻坚克难实现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推动全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迎难而上、开拓前进,不断推进落实中国式现代化伟业的各项战略安排和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党的领导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改革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中国共产党勇于改革创新,激发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面对风高浪急、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在国内,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面临着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根本动力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在改革中破除体制积弊、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组织领导力和凝聚力,能够不断跨越不同时代的激流险滩,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其根本就在于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一切工作都能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展开。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积贫积弱、人民贫困如洗,党和政府将消除贫困、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项不懈追求的事业,带领人民为消除贫困作出了巨大努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顺应时代和人民的期盼,高举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因而能够组织起、凝聚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锐意进取、永不懈怠,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始终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成为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切实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推荐阅读

  【社科青年说·主题教育笔谈⑲】王阳亮: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社科青年说·主题教育笔谈⑱】雷环捷: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社科青年说·主题教育笔谈⑰】李双双: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社科青年说·主题教育笔谈⑯】王丹莉:自立自强——中国式工业现代化之路

  【社科青年说·主题教育笔谈⑮】王璐:推动新中国史研究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