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青年说·主题教育笔谈⑮】

王璐:推动新中国史研究高质量发展

2023-07-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编者按: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职责使命,全面贯彻落实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和根本任务,扎实有序推进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主题教育笔谈】专栏,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畅谈学习体会,激发广大社科青年的学习动力和行动自觉,为奋力开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境界作出更大贡献。

 

 

  王璐,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副研究员。著有《中国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古代宗教管理研究》,参编《新时代这十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中国脱贫攻坚精神》等。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优良传统,并善于从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新中国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时代画卷,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史就是一部党治国理政史、理论创新史、自我革命史。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中国史研究的根本方向、根本动力、根本任务

  新中国史研究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牢牢把握新中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重要论述作为内在统一、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新中国史研究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新中国史研究、宣传、教育、出版全过程,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揭示历史事件原因、总结历史成败经验、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不断推动新中国史研究事业创新发展。准确把握国家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并不是回避历史上发生过的曲折和错误。事实上,我们党正是在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中,不断把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推向前进的。我们应花大力气去研究和阐释党如何领导人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等的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其基本经验。

  发扬斗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历史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清醒认识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艰巨而伟大的社会革命,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新中国史研究中重大理论问题的指导,高度重视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必须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历史研究中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基础上,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复杂形势、严峻挑战和多重考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大力批驳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肃清错误思潮对人们思想观念的严重危害。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加强新中国史研究,就要敢于发声亮剑,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以正确的舆论和理论引领社会思潮,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加快构建新中国史“三大体系”,更好发挥存史、资政、育人和护国的职能与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新中国史研究的学科地位非常重要,既要遵循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彰显新中国史学科自身特点,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求,建构系统完备的自主知识体系。加快构建新中国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重视学术学科建设,深刻把握新中国史学的学科特点、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着力增强学术原创能力,以新中国史的通史和专门史研究编纂,加强多学科融合发展,推动新中国史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新中国史高端智库,加强新中国史档案资料整理和信息化建设,构建全国性国史研究文献和信息传播中心,宣传好、传播好新中国史研究成果。加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壮大新中国史后备人才队伍。以“三个导向”为指引,以扎实严谨的学术研究为学科基础,加强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证和分析,特别要重视档案文献的运用,提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综合思辨能力,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忠实记述历史,增强党史、国史研究的科学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中国史研究的时代新课题、历史新机遇、发展新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时代呼唤高质量的新中国史研究。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新中国史研究深刻回答时代新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这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史研究的意义在于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总结治国理政经验,发挥资政育人功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新中国史研究工作者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新中国史研究通过阐述历史发展脉络及其背景和条件,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形势,统一思想认识。讲清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深入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充分彰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发展阶段性和实践规律性。

  思想的火炬,照耀新时代,坚强的核心,领航新征程。新中国史研究不仅要记述和提炼这一历史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地位与意义,而且要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发展方位、目标和任务。新中国史要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造福最广大人民群众。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新时代新征程,要通过鼓励全社会学习党史、国史,唤醒民族记忆,明确我们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感悟并珍惜蕴藏在历史深处的复兴密码和精神伟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挥优势作用、实现理想抱负提供了广阔平台,也对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力回答“时代之问”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中国史研究工作者要增强服务国家发展的本领,踊跃投身改革创新一线施展才华和抱负,为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献计出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为推动新中国史研究提供了历史新机遇。新中国史,既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精彩篇章,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立国”到“兴国”再到“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这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结合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理解其在“五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意义,对于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坚定信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当前,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对开创未来十分必要。越是重大关头,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是要树立历史眼光和历史思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新中国史研究提出了发展新要求。通过现代化之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光明前景。全面深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高端人才聚集的优势,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性和规律性。国史研究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在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上推出更多高质量成果。加强对新中国史事业的统筹布局、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用好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做好前瞻性研究和战略性储备,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引领新中国史学术思想、学术理论、学术体系、学术标准的建设和发展方向,更好发挥资政育人、服务大局的作用。

  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需要高质量的思想理论来推动,必将助推新中国史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把历史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地研究历史,在整体性的历史进程中把握规律和预见未来。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在把握资本主义整体性的历史进程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出“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现实道路。这是历史规律的必然指向。学懂这一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就能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

  新中国史工作者需要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力量雄厚、高端学术资源集中的优势,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回应和解决人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使命,坚持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综合研究和协同创新,优化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布局和人才结构,推进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推动同党史等学科融合发展,努力推出具有时代高度、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标志性创新成果,为新中国史学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学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在推动新中国史研究高质量发展中开创新局面、作出新贡献、实现新担当

  国史研究要提供准确而全面的历史认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思想共识和宣传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新中国史研究要密切跟踪当代新中国史研究思潮和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国史研究的学术范式,使新中国史研究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整合研究资源和力量,以史为鉴,纂修信史,记录好、研究好、总结好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辉煌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推出一批体现原创性、具有思想价值、提供精神指引的精品力作。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新中国史研究对话和交流,办好国史研究国际高端论坛,进一步团结全国广大国史研究工作者,加大我国优秀新中国史研究成果的对外翻译和传播力度,不断增强新中国史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形成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思想共识和宣传优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新中国史研究要透彻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执政70多年来,创造的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指导、一系列科学的选贤任能机制、严明的纪律规矩、强大领导能力等优秀特质。在宣传引导普及的过程中,要加快宣传与传播工作的改革创新,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党史、国史的受众在需求、选择、认知、接纳等方面的新特点,更新传播理念,转变学风文风,掌握以信息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制高点,创新党史、国史的宣传与传播方式,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综合运用与融合发展,以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和语言,拓展党史、国史的话语权。

  回应世界关切,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正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新时代十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国内外各界人士都非常迫切地想要了解中国这十年通过变革实现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密码,了解我们是如何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更需要结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全面系统地讲述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用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理论阐释说服人,用鲜活生动的案例故事打动人,兼具学术性与大众性,是为新时代述学立论的好作品,也是讲述新时代故事的好读本。通过研究和宣传,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新中国史工作者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互鉴,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推动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在变局中把准方向、赢得优势提供有力支持,在提升中国学术思想引导力和国际话语权上实现更大作为。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有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才能够更好前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担负起新中国史研究的光荣职责,推动新中国史研究事业繁荣发展。

 

  推荐阅读

  【社科青年说·主题教育笔谈】贺钦: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注入正能量

  【社科青年说·主题教育笔谈⑬】章舜粤:从历史进程中深刻理解和把握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

  【社科青年说·主题教育笔谈】张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由之路

  【社科青年说·主题教育笔谈⑪】朱学磊:努力开辟宪法全面实施新境界

  【社科青年说·主题教育笔谈⑩】张宏斌:“法相因则事易成”——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必要

关键词:新中国史研究;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