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东亚唐诗学理论与范式创新

2025-11-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讯(记者查建国  陈炼)11月1日,“2025东亚唐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国际硕博生论坛”在沪举行。与会各国专家学者就唐诗学本体及唐诗学在东亚各国的接受与传播等论题展开深入研讨。 
  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唐诗学研究走向深入。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表示,唐诗承载了中国农业文明的丰富记忆、描述与想象,但我们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人类想象、表现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当前,数据库搜索、AI对话不断创新唐诗学研究获取文献的手段和理念范式,在赋予新时代唐诗研究者重要机遇的同时,也赋予他们沉甸甸的担当与使命。 
  唐诗学是东亚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在韩国渊民学会会长许卷洙看来,朝鲜半岛自新罗时期,就通过献诗、遣唐使、设置科举考试制度等途径,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与文学交流。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陈尚君以唐中期有题诗的长沙窑瓷器在全世界的贸易扩张为例,向与会者展现了唐诗在当时传播的辽阔地域。 
  为突破中国本土唐诗学史料的局限,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查清华认为,要进一步系统查考日、韩、越等国相关书目文献,掌握从事东亚唐诗学建设所需资料范围,进行东亚唐诗接受史料学编纂,在此基础上就东亚各国唐诗学的基本内容、结构体系、演进脉络等进行深入把握。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伯海提出,未来东亚唐诗学研究要从传统中国进一步投向现当代中国唐诗学研究,延伸至东亚其他国家近现代的唐诗学研究。
  会议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东亚唐诗学研究会、韩国渊民学会、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日本广岛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
【编辑:刘娟(报纸)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