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二战历史才能珍爱和平

2025-11-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克罗地亚籍学者左立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了解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十分重要。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发展成为当今主要的世界大国,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个重要阶段。
  左立明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正在经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变革,那时的中国深陷政治分裂、社会动荡和经济脆弱的泥沼。1931年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尽管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抵抗,但其侵略并未停止并继续向其他地区扩张。中国不但是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最早的国家,而且是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左立明提到,在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和影响时,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从自身经历入手。他们对其他国家的战事关注不够,甚至部分西方学者完全忽视东方战场的重要贡献。这不仅扭曲了历史认知,也忽视了中国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及其在削弱日本作战能力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加速了亚洲的非殖民化进程。
  在左立明看来,受害者的记忆必须谨慎保存。随着世代更迭,历史的影响会逐渐消退,这种消退使得教育变得更加重要。人们必须使用正确严谨的教学内容,以确保战争教训不被人们所遗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最重要影响之一就是联合国的成立。左立明表示,联合国成立的目的不仅是维护和平,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未来战争的爆发。《联合国宪章》序言的第一句话就明确表达了这一点:“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这一使命要求人们不仅要记住战争事件,更要铭记其背后发生的原因,同时呼吁人们保持警惕。唯有铭记这一教训,战争期间人们经历的苦难才能保留其意义,并成为对子孙后代的永久警示。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赵琪
【编辑:王俊美(报纸)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