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亚太地区教育合作基础

2025-11-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段丹洁)10月31日,以“连接、创新、繁荣”为主题的亚太经合组织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教育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引领人类的共同繁荣。
  “亚太经合组织一直是区域合作的典范,我们不仅共享市场与资源,更共享理念与责任。教育不应仅仅服务于经济增长,更要引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迅猛发展、全球治理重构、人口结构变化、文化价值多元,教育不再只是培养个体的途径,而是塑造社会与文明未来的重要支柱。我们要与亚太各界携手合作,以教育连接促进理解与信任,以创新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以合作实现人类发展的共同愿景,共同书写亚太地区共荣共兴的新篇章。
  墨西哥驻华大使施雅德提出,技术变革为人类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他呼吁新一代年轻人应培养开放心态、全球视野和好奇心,去理解世界,突破边界,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秘鲁前副总统劳尔·迪耶斯·坎赛科说,教育不仅关乎知识,更关乎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在数字化合作框架下,教育将继续深化亚太地区经济、文化与学术的纽带作用,为青年创造连接世界、把握机遇的通道。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李健分享了印尼在教育转型与亚太教育互联互通方面的经验与探索。“我们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通过项目实习和教育研究合作获得实践经验,这一举措是我们对创新教育模式的直接回应。”
  文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哈贾·哈迪玛·哈吉·穆罕默德·赛义德探讨了如何提供公平且高质量的教育,为年轻人提供21世纪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学习者在教育学业、社会参与中的潜力。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刘谦功介绍了语言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和实践。他表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则就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在文化传承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提出,在人类艺术发展的历程中,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艺术形式,是我们认识世界、感悟人生的重要窗口。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源远流长,通过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世界艺术的学习借鉴,可以观察广阔世界、体味百态人生、领略多彩艺术舞台。
  近年来,越南的中文热不断升温。越南胡志明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阮福禄介绍,越南教育部已经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文教学正从大学向中小学延伸,从高等外语转向普及性外语,在多方协同持续创新的基础上,越南中文教育将形成更加健康、开放、可持续的生态体系。
  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教育联通与人才流动、科技发展与人类福祉、青年发展与亚太繁荣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
【编辑:刘娟(报纸)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