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

2025-10-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十四五”规划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明确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定位与要求。五年来,我国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为指导,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经济“含绿量”显著提升

  第一,绿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坚持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将绿色追求内化于经济发展之中,绿色发展的经济效益逐渐凸显。“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能源转型进展迅速。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截至2024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8.89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6%;到2025年3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达14.82亿千瓦,超过全口径的火电装机。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21—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连续四年超过3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更是超过40%,在新车销售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44.3%。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2024年我国环保产业年营业收入规模连续三年超过2.2万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向纵深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将达15万亿元左右。

  第二,新质生产力提升绿色经济发展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体现了绿色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极大地拓展了绿色经济发展空间。在能源领域,以氢能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快速发展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能源的清洁性,而且对可再生能源储存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智技术赋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塑造能源系统的新形态,可控核聚变有望带来能源领域重大变革。在资源领域,深海、深空技术的发展为资源获取提供了更多可能,以合成生物、替代蛋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为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创造了条件。在生产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深刻改变了生产方式,大幅提升了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了高效的系统化绿色技术的应用。在末端治理领域,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开辟了道路,低空技术在环境污染防治和应对气象灾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了上述领域之外,绿色技术与数智技术的融合正在推动交通、建筑、贸易、服务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第三,绿色经济发展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随着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正由政策推动向政策与市场并重转变,市场化机制逐步完善。绿色发展相关制度体系的逐步形成,显著提升了全社会的绿色意识,使绿色需求成为市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绿色发展新形势,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市场化机制创新。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对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行了部署与探索。一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在前期试点探索的基础上,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6.3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30.33亿元,随着行业扩围,其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60%以上。二是在2024年确立了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同时,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已经超过四成,ESG基金数量和规模持续攀升,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在国际绿色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正在形成。生态环境是全球性问题,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在全球绿色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具有规模巨大的绿色需求市场。《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1/3,十年间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量贡献率超过45%。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绿色产品和设备制造基地。在光伏产业,2024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超过93%、96%、94%和84%。在风电产业,2024年,我国风电产值全球占比达64.0%,风电叶片、发动机、齿轮箱产能分别占全球64%、73%和80%。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优势地位正在形成。《2024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近五成企业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绿色技术创新,2024年,我国共获得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是2020年的两倍,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达6356件,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稳步推进,部分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统筹国内国际推进绿色发展

  新时代以来,通过坚持不懈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国际绿色发展的“新名片”。近期,国际社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绿色发展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我国应统筹处理好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深入领会“两山”理念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切实推动绿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统一。一是壮大和培育绿色产业,以“两重”“两新”政策实施为契机,进一步释放我国绿色需求的潜力,充分发挥我国绿色市场需求的优势,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大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绿色未来产业,形成“接续性”的绿色产业体系。二是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充分利用我国工业体系完善和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推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的融合,特别是推动绿色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原始创新,进一步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三是健全绿色经济发展市场化机制,完善绿色发展政策,积极开展市场化机制创新,以“碳”为纽带强化绿色要素在经济中的作用,同时落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规范市场秩序,着力整治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绿色经济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充分认识我国在国际绿色发展中的地位,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强化全球绿色经济的引领力。一是坚持高水平开放,支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产品、设备制造企业,绿色金融,绿色服务企业来华投资,积极发起绿色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建立国际绿色技术合作平台。二是大力拓展绿色市场,全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我国绿色产业优势,积极服务国际绿色发展,为全球生态环境改善作出更大贡献。三是积极参与国际绿色规则的制定,充分利用双边、多边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国际绿色标准研制,增强在国际绿色贸易、碳足迹等领域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提升全球生态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编辑:问严锴(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