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理论与实践

2025-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系统总结党和国家治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深化了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实现了理论创新,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这一治疆方略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进行探讨。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征程中的执政智慧和心血汗水,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疆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借鉴治疆稳疆兴疆成功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弥足珍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新疆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更是引领新疆工作在错综复杂中守正创新、在矛盾风险中胜利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体系。
 
  对口支援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现实性工作。它不是产生于理论的推演,而是来自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又是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满足集体利益的制度供给,体现为一种公共政策。在具体援助工作中,产业援助是重要内容,体现为产业援助机制重塑与区域协作效能提升,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我国的对口支援体现为深度援助和长时段援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推进新时代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核心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以系统思维、法治精神和创新举措,全面提升新疆治理效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并非一条固定的通道,而是伴随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政治格局演变而不断变化的开放性合作网络。它既是商品交换的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今天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对这一历史文化符号的继承和创新,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引领,推动跨区域合作,探索更加平等、互惠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立足新疆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