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科院“支点建设”系列研讨会

聚智“五个支点” 助力中部崛起

2025-09-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重大责任、重大使命,也是湖北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战略担当。2025年3月以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发展战略研究院)发挥智库整合功能,汇聚各方力量,形成研究合力,相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学者,围绕打造科创支点、产业支点、开放支点、生态支点、联动支点召开五场专题研讨会,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7月29日召开的“打造科创支点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将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是“支点战略”实施的必答题。一是聚焦湖北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从基础研发、创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加快形成突出创新策源功能、强大科技硬核实力、雄厚现代产业基础、一流创新创业生态。二是探索科技金融全周期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发展路径,从科学研究、概念验证、产品熟化、行业引入、行业成长、行业成熟等环节,实现创新链与资金链精准匹配。三是针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梗阻,打破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数据孤岛”和成果转化壁垒,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四是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构建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汇聚世界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塑造高能级开放创新体系。
  在7月23日召开的“打造产业支点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仍需深入探索、多措并举。一是释放湖北在交通区位、科教、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空间布局,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安全,拓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生长边界。二是遵循“点线面网”培育路径,以组织变革与合作创新“双轮驱动”分类推进“51020”产业集群,强化跨区域联动与城市群融合发展。三是积极推进体现湖北优势和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再现具有湖北特色的产业空间,吸引培育高水平创新要素,发展耐心资本及良心资本,筑牢产业倍增战略力量。
  在7月4日召开的“打造开放支点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蕴含党中央对湖北“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要求。一是深刻把握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刻内涵,以“产能+产业链”模式引领湖北产业出海,以“品牌+产业链”模式驱动湖北产业出海,以“商业模式+产业链”模式赋能湖北产业出海。二是通过做强大武汉、做硬大枢纽、做通大口岸、做好大平台、做稳大产业、做优大环境,以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三是通过强化综合交通体系、现代供应链体系、内外贸市场体系支撑,建立健全“通道带动物流、物流促进产业、产业反哺通道”发展机制,将湖北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
  在4月15日召开的“打造生态支点 加快建设美丽湖北样板”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大江大湖、极目楚天,是荆楚大地的鲜明特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坚定选择。一是着力夯实生态系统稳定底盘、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全国绿色生产力高地。二是以长江大保护为重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长江生态共同体建设,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规律推进生态共建共保,健全流域协同治理制度架构,构建绿色协同发展新格局。三是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税资金支持、设立国家级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基金、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等,守住湖北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底线。
  在3月27日召开的“打造联动支点 加快建设区域融通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加快区域融通城乡融合,形成城市群都市圈协调发展新格局,以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重要着力点。一是针对交通互联互通需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深度广度不足等,突出差异化发展,避免内卷式竞争,突出互补性合作,携手共赢。二是借鉴长三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经验,在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加强产业对接联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机制改革创新等经验,推动湖北加快建设区域融通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三是锚定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目标,做好稳粮、兴业、强县、富民、改革五篇大文章。通过数字基建赋能、生态价值转化、产业飞地升级、人才双栖探索、金融产品创新及文化资本化等路径,实现融合发展新跨越。
  (供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发展战略研究院)
【编辑:杜琨(报纸)王晏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