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召开之际,8月28日,上合组织国家科教与经贸融合论坛在山东青岛举办。与会学者围绕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发展现状与机遇、教育与经贸合作深化、高教与职教赋能经贸合作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为推动上合组织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提供智力支持。
上合组织焕发出强劲生命力
上合组织是首个中国参与创建、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经过24年发展,上合组织持续发展壮大,焕发出强劲生命力。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表示,深化经贸合作是成员国共同愿景,通过携手应对挑战,共享发展机遇,上合组织必将共筑区域发展新未来,实现共同繁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025年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也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邢广程表示,当前国际局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与多变态势,本届峰会的召开可谓正当其时,期待上合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当前国际热点和难点问题贡献上合智慧,为全球治理贡献上合方案。
深化上合组织国家科教与经贸领域合作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表示,举办此次会议不仅是深化教育领域合作的有力举措,更是以教育之力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未来要继续加强教育科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认为,加快科教与经贸融合发展,将为上合组织国家深化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提供重要动力与支撑。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是目前中国唯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上合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刚表示,上合示范区始终聚力推动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走深走实,未来将持续深化与各方合作,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落地,促进科教与经贸融合,共同谱写上合组织国家科教与经贸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上合组织正加速成为全球贸易投资增长最快、创新活力最强的区域合作平台。吉尔吉斯国立大学校长琼托耶夫认为,当今时代正经历全球性挑战与飞速发展的科技变革,只有科技、教育与经济的有机融合,才能找到既符合国家利益,又契合国际诉求的有效解决方案。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为上合组织的稳健发展筑牢了理念根基,愈发凸显其时代价值。邢广程认为,“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发展壮大的“初心”和灵魂,它有力增强了上合组织的凝聚力,使上合组织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持续稳健前行。在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杨鲁慧看来,“上海精神”超越了冷战思维,为上合组织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遵循。山东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盛力认为,上合组织强调各成员国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展现了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有力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教育合作助力经贸协同发展
当前,上合组织科教与经贸的深度融合和深化发展,在培养人才、促进创新、推动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日益成为推动上合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上合组织框架下的教育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山东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副院长马风书表示,20余年来,上合组织框架下的教育合作机制与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与交流成果丰硕,数字教育合作取得突破,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未来发展前景光明。西北大学“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张婉婷认为,教育赋能与经贸协同是构建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路径,未来应推动联合培养与课程互认,加强产教融合,以多种形式促进教育交流,赋能经贸协同发展,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针对深化上合组织国家科教与经贸融合,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副校长萨夫金建议通过举办免费科普讲座、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库、定期组织发展伙伴论坛等多种途径,增进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相互了解,有效加强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李自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既是各成员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也是各国期待深化合作的方向,未来各国可着重在扩大教育合作范围、切实推进减贫领域合作、加强新能源领域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
论坛由山东大学、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等单位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