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动中共华南抗战研究走向深入

2025-08-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李永杰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全国上下掀起纪念热潮。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全国各地用各自独特的方式纪念这段历史,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时,学术界的抗战史研究也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向纵深推进。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南抗战在全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近年来,华南抗战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引发学术界热议,华南抗战研究迎来了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的新契机,从多元化视角深化华南抗战研究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华南抗战研究取得标志性成果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党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广东省委在东江、南路、珠江、粤中、韩江等地均建立了游击队,开展抗日斗争,这就是著名的华南抗日纵队。抗战时期,华南抗日纵队在东江、海南岛、广东广西边区、珠江流域、粤中、韩江流域等辽阔地区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战,增强了华南人民以及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抗日必胜的信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影响。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华南抗日游击队350名英模组成的参阅方阵,接受了党和全国人民的庄严检阅,这是对华南人民长期艰苦抗战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的最高礼遇。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英俊表示,华南敌后战场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三大敌后战场之一,不仅英勇抗击牵制了日军,配合了全国的抗战,还支持了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作战,发展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期以来,与华北、华中等地相比,华南抗战文献整理与研究较为薄弱。不过,近年来,随着学界对华南敌后战场的日益重视,出现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左双文介绍,其团队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为依托,积极拓展华南抗战研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其中,《华南抗战时期史料汇编》所收录的文献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华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左双文谈道,关于华南抗战的史料整理与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是广东学术界多年积累起来的,很多前辈学人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数十卷的《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和许多老同志的访谈记录、回忆录,各种翔实的调研材料等是当今学者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

  王英俊表示,中共华南抗战在中共抗战史研究中较为薄弱,深入开展中共华南抗战研究,不仅可以补齐中共抗战历史的区域“拼图”,深化中共党史、抗日战争史研究,还可以提升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开拓华南抗日根据地研究

  华南抗日根据地是对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在华南地区创建的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的总称。学者表示,目前对华南抗日根据地的研究有待开拓挖掘。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游海华提出,学界关于华南抗战研究的已有成果大多聚焦于中共党史、军史、战史等方面,很少从华南抗日根据地史角度展开探讨。对此,左双文表示,关于华南抗日根据地的研究,过去在史料整理方面是有成绩的,1986年就出版了《东江革命根据地财政税收史料选编》,但专门的研究性成果确实不是太多。广东和省外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已经对华南抗日根据地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关注和探讨,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新成果不断出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坤睿长期关注琼崖抗日根据地研究。他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地方党政机关编著的党史、军史勾勒出琼崖革命史的基本脉络,揭示了琼崖革命与广东革命的紧密关联。此外,还有学者从华侨华人史与国际共运史角度切入研究。琼籍华人对马来亚、暹罗革命的深度参与,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抗战与同一时期南洋抗战密不可分。

  “琼崖抗战史研究较不平衡。”李坤睿表示,尤其是在对象独特性上,对琼崖特性的挖掘和利用远远不够。在多数既有研究中,琼崖的本土特点更多成为一种叙事背景,缺乏将琼崖革命置于岛内外的经济、社会、文化网络中理解的自觉。其中,最突出的地方特点是琼崖抗战发生在四面环海的特殊区域,琼崖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沿海岛屿唯一建立并巩固的根据地。“孤岛革命,是华北、华中不会遇到的问题,也是琼崖研究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所在。”他说。

  在王英俊看来,加强华南抗日根据地史研究,有利于填补研究空白,深化中共华南抗战研究。同时,通过对华南抗日根据地的政权、经济、文化建设等展开深入研究,可以揭示中共革命在华南“落地”的具体过程,有助于深化中共革命史和抗战史研究。“通过梳理根据地建设的历史,从中总结提炼中共在治国理政、国家与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对于新时代加强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说。

  中共华南抗战须深挖细究

  近年来,学界对华中、华南敌后战场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对敌后战场的研究越来越全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吴敏超认为,将原先研究较为充分的陕甘宁根据地、华北根据地与华中、华南根据地进行比较,是下一步研究的应有之义。各根据地的发展过程、面临问题不尽一致,但是各根据地都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有很强的一致性、相似性。进行充分恰当的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根据地研究的水平,总结根据地建设的丰富经验。

  谈到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华南抗战史研究,左双文提出,我们不仅要更深入、更全面、更细致地挖掘和整理各地的档案史料及过去利用不多的一些行业、机关的专刊、专报类史料,还要加大对外文史料的利用。这些都需要下大力气去发掘和整理,是提升华南抗战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此外,他还建议研究者尤其是年轻学者多尝试新的史学研究方法,使华南抗战研究能够别开生面,更上一层楼。

  事实上,已经有青年学者在尝试用新的研究方法来进行创新探索。“海洋史研究或可成为琼崖抗战的学术创新增长点。”李坤睿告诉记者,在海洋史视域下,琼崖抗战研究需要重视三类研究对象:一是跨海网络,包括近代跨海经济、社会、文化网络的形成与近代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革命思想、人员、物资的流动;二是滨海社会,包括琼崖滨海各县的生态、经济、社会状况,以及中共中央围绕资源汲取、开展游击、建立交通线等工作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三是政党组织,需要解答上述两种因素如何影响琼崖中共党组织及其政权、群众团体的制度架构及干部结构,以及岛屿地缘环境如何影响琼崖党组织的革命战略等。

  王英俊表示,要深入挖掘外文史料,如学界关注较少的侵华日军海南海军特务部档案、海南警备府战时日志、英军服务团相关人物档案等,注重史料之间的互证,广泛收集基层党史资料及民间文献,推进华南抗日根据地史研究向纵深发展。运用新视角新方法,从技术史、生态史等视角,结合地缘政治学、社会学等理论,探讨华南抗日武装的海上游击战、中共华南战略布局等问题,不断丰富抗日根据地史的面相。

【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