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高校学生考古论坛召开

2025-08-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长春讯 (记者赵徐州) 8月1日,第九届全国高校学生考古论坛在吉林长春举行。围绕“文化演进与文明互鉴”“边疆考古与华夏文明”“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三大主题,论坛首次开设本、硕、博三个赛道,六个分论坛,并开设全国高校考古教师沙龙,为全国高校考古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高校教师提供了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的平台。

  考古学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担着探寻文明根脉、阐释文明特质、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院长、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段天璟表示,青年学生是考古学的未来,希望同学们胸怀天下、贯通古今、学贯中西、面向未来、观照现实,在衔接古今的考古事业中作出自己的贡献。首届全国高校学生考古论坛学员代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张海表示,该论坛已发展为中国考古学界薪火相传的重要品牌,期待在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引领下,持续传承这一品牌,让更多青年学子受益。

  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文明起源是史前时期文化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作主旨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关键脉络。作为国家“十五”至“十四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有参与学科多、研究人数多、历史时间长、重要发现多的特点。工程重点围绕4处都邑性遗址与40余处区域聚落群开展田野考古调查、重点区域的发掘和多学科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广大师生要同心协力,共同推动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会议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国考古学会考古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

【编辑:韩卓吾(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