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外语教学讲好中国故事

2025-08-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武汉讯 (记者明海英)8月1日,由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建设汇报会”在武汉举行。汇报会从外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学科与外语学科融合发展等议题入手,探讨当代中国课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谭燕保从“听话、巧思、实做”“当代中国课程与一流专业”“当代中国课程与学科建设”等方面,介绍了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成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张欣表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支撑是外语专业发展的优势。在特色学科背景下开展外语研究具有优势,可以让各类研究成果建成体系,“外语+专业”路径大有可为。

  “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师生的家国情怀。”外交学院副校长孙吉胜表示,要将中国元素融入外语人才培养全过程,帮助师生在专业基础上读懂世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应不断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依托校本特色,实现有组织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易立新表示,上好“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国情、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

  “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外语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注重价值引领和文化自信的塑造。”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傅欣表示,如何通过外语教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要聚焦立德树人,共研课程创新;深化校际合作,共享优质资源;立足国际视野,共育时代新人。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姜明华认为,外语是专业教育,也是服务于专业的教育。要培养师生融通中外的知识体系、文化互鉴的思维体系,以及根植产业的价值导向,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

  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孙有中表示,外国语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要体现校本特色。一方面,通过“外语+专业”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成为区域通、国别通的人才,通过“专业+外语”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全球胜任能力。另一方面,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实现知识、课程体系重构的跨文化研究。此外,扩大师生国际视野,做好纺织服装相关领域的区域国别问题研究,服务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

【编辑:韩卓吾(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