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13日,第十届汉语辞书高层论坛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民族辞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鲁东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新时代中国辞书体系构建研究、人工智能辅助辞书编纂研究、辞书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为推进新时代辞书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聚焦学理探索与实践进路
我国是一个多语种、多文种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语言文字宝库,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语言文化基石。构建契合时代需求、彰显文化自信的辞书体系,成为与会学者的共识。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辞书事业肩负着建设语言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光荣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王锋表示,新时代辞书工作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在坚守学术性、规范性、科学性的根本前提下,追求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这要求辞书编纂者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在词条释义和配例中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增进“五个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语言文化支撑。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安志伟从体系构建的宏观架构出发,提出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汉语辞书体系应具备动态性与开放性特质。动态性意味着辞书内容需随时代发展而持续更新迭代,开放性则要求体系结构具备包容性与可调整性。他建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辞书出版状况进行穷尽式统计与电子资料库建设,摸清家底;依据文化强国的内涵,科学规划辞书出版,建立保护机制,确保承载深厚文化底蕴的辞书得以存续和出版,保障文化传承完整性。
在技术赋能层面,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邓耀臣展示了大语言模型(LLM)在术语自动抽取领域的革命性突破。他发现,LLM凭借强大的上下文理解与语义捕获能力,在术语抽取的准确性和效率上显著优于依赖外部术语词典的传统方法,且在小规模任务中表现尤为突出。这种不依赖外部资源、直接从专业文本中高效提炼术语的技术,为专业辞书、百科全书的编纂更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积家关于语言文字对族群认同具有建构性、情境性、动态性影响的研究,为辞书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深层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语言学与民族学交叉理论依据。
推动理论与实践范式革新
融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辞书的形态、功能与生产模式,推动着辞书编纂与研究范式的根本性变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章宜华系统阐述了融媒体时代词典释义从单模态文字描述向多模态表征转型的必然趋势与理论基础。他提出,构建多模态词典释义框架,核心路径在于多学科协同,要涵盖从符号规则、认知规律到教育应用的完整链条。该框架强调文化与语境赋予语义社会深度,认知与表达贴合学习规律,融合与交互激活用户参与。鲁东大学教授亢世勇以利用大模型开发“现代汉语新词语融媒体词典”为例,生动展示了大模型驱动下融媒体辞书编纂的独特优势:速度快、信息全、概括周全、表述可读性强。他重点阐释了利用大模型构建融媒体辞书环境的三大优势:高效整合海量网络资源,深度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信息,便捷链接重要文献资源。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王莉宁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实践出发,分享了利用融媒体技术编纂语言志书的宝贵经验,比如,在统一科学规划下,聚焦系统可比的“中观型”语言志书,明确框架与体量;通过原创性多媒体材料,真实展现各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图景。她提出,未来需借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以系列志书构建语言知识体系,并强化融媒体的超链接与交互功能,提升语言服务能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广州大学教授屈哨兵同样强调了语言资源化的重要性,提出经过大规模语料训练的AI大模型本身即是一种文化缩影。其领衔的粤语语料库与大模型评测重点实验室旨在通过“粤语+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建设体现岭南文化的核心语料库与细分领域数据集,推动粤语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资源化、服务化与产业化。这些实践共同描绘了智媒技术驱动下辞书形态与功能迭代升级的清晰图景。
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服务国家战略,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深入探讨辞书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文化认同方面的独特价值与实践路径,成为此次论坛重要议题。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戴庆厦表示,我国是一个辞书古国、辞书大国,汉语辞书编纂历史悠久,编纂成果举世瞩目,而我国的民族辞书编纂同样有优良的传统,编纂的民族辞书数量超过千种,在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民族辞书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价值更加凸显,学界要加强对少数民族辞书编纂传统与共同体意识构建关系的探讨,强化理论研究和科学规划。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原副司长王铁琨以“一体两翼,双向奔赴”为框架,阐释辞书服务共同体意识的战略路径。“一体”是指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并重。“两翼”是指民族语言辞书要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维系语言文化多样性中发挥作用;汉语辞书要面向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社区,服务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与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胡建华提出,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辞书需着力解决“循环释义”问题,倡导借鉴“新描写主义”方法,真正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精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荐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复杂多元又和谐共生的语言生态,提出辞书在促进区域语言文化交流、服务“一国两制”、助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潜在价值。这些探讨从不同维度共同勾勒出辞书在新时代承载文化根脉、凝聚民族共识、服务强国建设的清晰路径。
会议由鲁东大学人文学院、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全国科技名词委辞书编纂与术语协调研究基地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