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研判

2025-07-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长春讯 (记者赵徐州)7月11—14日,2025年第十四届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吉林长春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发展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数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当前,数量经济学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关键期,数字技术革命为学科注入强大动能,推动其从“工具应用”向“理论建构”跃升,但学科交叉融合尚浅、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创新不足等问题仍需突破。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蔡立东表示,从全球维度看,世界经济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调整,供应链重构、能源转型、技术竞争等变量交织,亟须数量经济学提供精准的量化分析框架,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科学研判。从中国维度看,经济发展进入“质效提升”新阶段,培育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转型、金融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对经济政策的设计与效果评估提出迫切需求,为数量经济学“经世致用”提供了舞台。从学科维度看,通过全球顶尖学者的思想碰撞,既能追踪国际前沿方法论的演进趋势,更能立足中国现实问题探索理论创新路径,助力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技术革新重塑着产业与生活,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带来机遇和挑战,经济现象背后的数量关系与结构动态变得愈发复杂,也愈发关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表示,精准把握经济动态、科学推演政策效果,亟须数量经济学赋予我们穿透迷雾的“慧眼”与精准施策的“罗盘”。从宏观经济模型的精妙推演到微观主体行为的严谨分析,从复杂网络的动态模拟到政策干预效果的因果推断,数量经济学以严谨的逻辑、强大的工具,正日益成为我们理解复杂现实的利器。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统计学与金融数学讲席教授戴民提出双寡头企业投资的闭环均衡策略。通过构建包含“收缩—抵抗—恢复”机制的投资模型,推导非线性触发条件下的闭环均衡。模拟表明,闭环均衡的行业资本积累介于垄断和竞争之间,且投资触发阈值随竞争强度动态调整。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齐鹰飞表示,生产网络的内生性导致经济对成本冲击的响应具有非对称性,放大正向冲击,缓冲负向冲击。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在不同政策目标下发挥着各自优势,创新政策在恢复实际GDP上更有效,产业政策在提升社会福利上更优,且能提高创新效率,增强政策效果。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隋建利从“抵抗力韧性”和“恢复力韧性”切入,提出构建包含收缩、抵抗、恢复韧性的评价体系。抵抗能力在高质量转型期维持低位,在新发展格局中逐步上扬。

  会议由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主办。

【编辑:韩卓吾(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