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2025-07-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7月1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扬州大学、中国行为法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在扬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齐聚扬州,围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准确把握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推进在法治轨道上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夯实国家长治久安之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月12日,第十一届“法治社会·长江论坛”在扬州举行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会议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扬州大学、中国行为法学会联合主办,2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扬州大学校长刘巧泉,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侯振发,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副校 长李文燕,江苏省法学会会长周继业,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夏道虎,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扬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承堂主持开幕式。

  推动社会治理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刘巧泉介绍了扬州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并表示,学校文科底蕴深厚、农科优势突出、科学人文交融、分类协调发展。学校高度重视法学专业与学科建设,高水平开展社会治理法治研究与社会服务以及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专门部署。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推动社会治理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融互促,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更多的学术智慧。

  侯振发谈道,本次论坛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主题,对于理论界实务界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新时代社会治理法治理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的独特理论方位,体系化学理化阐释其磅礴伟力,用以指导工作,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保障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要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在法治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交流。

  李文燕提出,要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的研究阐释,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对社会治理的数字化研究,推动塑造数字文明新形态;加快打造与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法学“思想芯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部署,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长期基础性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周继业认为,加强社会治理法治研究,要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社会治理法治理论新成果助力法治中国建设,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研究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问题,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坚持实践导向,加强力量统筹协调,积极开展跨区域跨部门研究,构建社会治理法治化格局。

  夏道虎介绍说,近年来江苏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前端、治未病,推动构建“源头预防化解、诉中实质解纷、诉后延伸治理”工作新格局,在诉前坚持多元共治,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诉中强化实质解纷,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在诉后落实标本兼治,促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努力将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司法治理来助推良法善治。

  姜伟认为,法治社会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求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数字化时代,要以数字技术赋能法治、嵌入社会治理,推动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转型升级,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法治+技术”的混合治理模式。要推动科技与法治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为法治增添更多科技含量和智能元素,实现让科技赋能法治,让法治守护正义的愿景,努力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

【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