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着力点

2025-07-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基层高效能治理以基层群众公共福祉提升及治理公共性为价值目标,以创新治理方式、优化治理结构为发展路径,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河南以党建引领筑牢治理根基,多措并举激发基层治理活力,重心下移提升服务质效,为基层高效能治理贡献“河南方案”。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创新
  河南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引领、保障基层高效能治理的主线,打好建强基层组织、创新体制机制“组合拳”;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
  “头雁领航”,建强基层党组织。河南持续织密党的组织体系,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楼栋上,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郑州、焦作、新乡等探索了小区楼栋、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专属网格党组织建设,完善“一元”带“多元”网格化治理与群众自治深度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鹤壁、开封等推进“头雁领航”工程,实施“头雁”能力培训,打造金牌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全面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着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机制,打造“融合式”党建。河南探索建立健全网格化治理、区域化党建、党建带群建、社会力量参与等党建引领机制,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洛阳、焦作、三门峡等地深入推进行业党建联盟、联合党委、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社区大党委等制度化平台建设,推行党建项目化清单制,强化基层党组织“聚资源”“育活力”“兴文化”能力。
  凝心聚力,加强“三新”党建工作。河南坚持把“三新”党建作为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抓手,加大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同步推进,有形覆盖、有效覆盖同向发力,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聚焦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群体,探索形成了单独组建、行业统建、合作共建等党组织组建形式,以及“党建指导员”“党建工作指导站”等党建模式。聚焦新就业群体服务,创建“暖蜂驿站”“骑手之家”“骑手友好型社区”,建立“老家河南·暖心驿站”等服务平台,开展新就业群体云上学习、线上服务等,拓宽基层党组织服务方式和空间,实现“三新”领域党建工作与群众服务共融互促。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河南立足地域特色,从文化、共治、市场等层面切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多元赋能健全基层治理体系。
  文化赋能,筑牢基层治理精神内核。河南深挖中原文化资源,强化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根本性、长远性作用。优化社区文化设施布局,打造全域标准化阵地;创新开展中原文化讲堂、非遗民俗展演、书香社区创建等活动;将地方历史传统、非遗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厚植居民文化认同,使文化成为基层治理服务“柔性纽带”。
  多元共治,夯实基层治理组织基础。河南创新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五社联动”模式,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郑州、许昌、驻马店等地实施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改革,建立“三岗十六级”薪酬晋升机制。推进社会主体培育赋能,锻造专业化、社会化治理队伍;出台培养骨干人才、财政支持等政策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平顶山叶县强化志愿服务,在矛盾调解中发挥老干部、老战士等“五老四员”的作用,显著提升基层服务专业化水平。
  市场驱动,激活基层治理创新动能。河南积极探索社会组织与市场主体融合发展路径,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营”“市场组织低偿服务”“社区资产盘活”等方式,推进专业养老、托育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将市场机制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如许昌探索设立城市更新基金和专项资金,引入社会资本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更新;郑州管城区创新建立“公办物业企业”模式,有效破解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河南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服务既跑出“河南速度”,更彰显“中原温度”。
  阵地升级,打造集约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枢纽。河南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高标准推进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等阵地集成化、标准化建设,如郑州发布《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导则》,推进社区服务空间和设施实现集约建设、功能整合、专业运营、科学评价。洛阳、南阳等地全面推进“暖心驿站”建设,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驿站+”服务。
  内容提质,构建全领域、全周期服务体系。面向一老一小一青壮,河南服务体系建设突出重点、特色鲜明。养老服务方面着重互助养老服务,探索了低龄助高龄“河南版”时间银行模式。托育服务方面重点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提升服务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青壮年群体突出就业服务,实施基层就业服务站社区全覆盖,持续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对接培训、岗位推介等品牌服务活动。
  网格赋能,织密快速响应的“零距离”服务网络。河南持续推进“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以基层资源任务匹配、减负增效推进服务提质。河南各地进行了持续、多元探索,如濮阳出台全国首部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运用法治化方式从“减”“赋”两个维度推进基层治理减负赋能。郑州实施“一核统管”模式,街道干部全员包联网格,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探索推动政务网、视联网、物联网、基层治理网“四网融合”,实现了群众诉求“分钟级响应、小时级处置、结果可追溯”。
  当前,河南在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进程中,仍面临治理效能与治理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基层治理体系法治化仍有待提升。下一步,河南应以“五基四化”为领航,推动党建与治理深度融合,持续深化社会参与,构建治理新格局;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指针,推进便捷可及精准服务;多元赋能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为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作者系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