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不竭动力。作为这一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精神深刻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正确认识东北抗联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联系,对于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意义重大。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积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党和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力量。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信念的集中表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熔铸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以生命捍卫真理、以行动践行理想,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渝的政治本色。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接续奋进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不可逆转。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砥砺意志的精神标识。正是因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才能一次次在斗争中取得突破,于挫折中重新奋起,在总结中不断提高。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在长期奋斗中,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历经无数坎坷与磨难,依然风华正茂、挺立潮头,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忠诚和人民群众的拥护。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在东北抗战中锻造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为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一精神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与崇高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展开和鲜明体现。
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要义。为了恢复同党中央的联系,杨靖宇两次组织西征;赵尚志两次被开除党籍,仍然坚定信念,直至英勇就义;赵一曼在狱中饱尝酷刑,仍坚贞不屈,最后高唱《红旗歌》慷慨就义;陈翰章即使被敌人剜掉双眼,仍宁死不降,直到壮烈牺牲。可见,东北抗联始终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做到了对党忠诚。
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是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支撑。所谓民族大义就是爱国主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大义置于首位,率先举起抗日大旗。同时,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干部率先投身抗日前线,建立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空前强大的抗日力量。从“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无畏,到“不惜捐躯为革命,但愿失土早归回”的笃行,再到“纵然阵亡了无畏的英豪,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的坚毅,爱国主义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东北抗联指战员的血液,落实到每一次对日作战中。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突出特征。东北抗联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艰苦的斗争,其长期性、复杂性、残酷性是人所共知的。一方面,日伪当局大规模建立“集团部落”,制造“无人区”,切断了东北抗联与民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使东北抗联陷入孤立无援、艰难困苦的境地。另一方面,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使得东北抗联将士夏季备受“湿衣溃足气喘难,蚊叮虫咬痕斑斑”之苦,冬季又饱尝“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之苦。即便如此,广大东北抗联指战员仍然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坚忍不拔战胜恶劣环境,视死如归血战到底,以鲜血践行初心使命,以生命铸就信仰丰碑,为抗战注入了强大动力。
正确认识东北抗联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
东北抗联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东北敌后战场的集中体现和深度展开。它以实践为依托、以信仰为内核、以斗争为主线,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极端复杂环境中坚守初心、奋勇斗争的政治品格,是贯通百年奋斗历程、贯穿人民伟大实践的重要精神纽带。
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集中体现。面对敌强我弱、物资匮乏以及与党中央一度失联等严峻考验,东北抗联始终把党置于最高政治位置,把信仰作为根本精神支柱。广大东北抗联将士坚定信念、不改初衷,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争取民族独立铭刻于心、践之于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党、矢志不渝的政治本色。这种忠诚与坚守,正是伟大建党精神生生不息的根基所在。
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典型写照。面对民族危亡、山河破碎的严峻形势,东北抗联将士挺身而出、英勇无畏,肩负起保家卫国、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他们始终把民族利益和人民安危置于首要位置,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东北抗联的英勇斗争,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立场和使命担当。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生动展现。东北抗联在极端艰难的敌后环境中长期坚持游击战争,面对严寒封山、孤军奋战等严峻考验,始终不言放弃、不惧牺牲,锤炼出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将士以坚定信仰支撑顽强意志,以浴血奋战铸就革命忠诚,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这种斗争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极端困境中的淬炼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反映。
东北抗联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充分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厚底蕴,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对于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审核:李建军
责任编辑:武雪彬
网络编辑:胡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