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5月20日,“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理论建构与实践途径”研讨会在沪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三新”党建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以理论建构破解党建工作难点
群众在哪里,党建的阵地就应该在哪里。数据显示,至2024年底,新就业群体总量已达8400多万人。他们覆盖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领域各层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意义重大,是党的建设的重大政治命题,也是理论研究的鲜活主题,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罗峰提出,我们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认真关注和研究“三新”党建问题,特别是要聚焦“三新”党建领域的难点和堵点问题,增强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进行相关理论的建构,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治理变量转化成治理力量。
对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模式进行归纳并提炼其中的抽象逻辑,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必春表示,新兴领域党建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建模式到改革开放后的党建模式,再到当前的党建模式,反映了不同党建思路的内在行动逻辑,即政治引领逻辑、业务协同逻辑和生活服务逻辑。在新兴领域党建实践中,这三种逻辑从不同层面发挥作用,在明确各自适用性的基础上共同促进党建工作在新兴领域的有效开展。
“要紧跟新兴领域党建实践的发展,加强经验提炼和理论总结。”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赵刚印认为,新兴领域党建要坚持理念先行,将党员的全面发展贯穿于党建实践的始终。通过党组织活动促使党员个人成长、成熟、成功,从而实现党员与党组织的双向赋能,使党组织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新兴领域党建也要围绕经济活动展开,注重保护新兴领域从业者的合法利益,坚持党建与个人发展的有效融合。此外,新兴领域党建要强调情感的维系,用情感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增强党建工作的温度;将政治融入生活,让新兴领域党建可感知,并走进从业者的生活中。
要将党建理论总结与党建实践有效结合。与会学者提出,还需进一步深化诸如探索超大城市党建新路研究、基层党建的历程与经验总结研究、新兴领域党建的类型化研究和典型案例研究、新兴领域党建的方法论研究、新兴领域党建教研咨一体化研究等,继续解决好“三新”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
实践中抓牢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成效
当前我国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基层党建的新着力点。“三新”党建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也面临各种难题。只有坚持问题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在实践中提升工作成效。
要坚持业态“新”在哪里、形态“变”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落”在哪里,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上植入党建基因。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莫亮金表示,静安区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新业态蓬勃发展。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深耕楼宇党建,坚持系统思维、精准施策和一体推进,推动楼宇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引领”升级。同时,紧盯行业龙头,推动网约车行业、自媒体行业和电竞行业党建工作持续发展。通过聚焦新就业群体,优化工作机制,深化多元服务、强化思想引领,巩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成效。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郑寰认为,新就业群体党建起步晚,基础薄弱,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现实困难。如新就业群体用工特点使党的实体组织难覆盖,新就业群体党员发展难、党员教育管理难,区级党组织解决问题难,行业主管部门责任不清晰导致工作落实有差距,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难等问题,都已成为实践中亟待解决的议题。因此,我们要建立适应新就业群体就业形态的功能型党组织,理顺行业部门职责,发挥行业监管作用,完善新就业群体的诉求表达机制,多措并举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良性发展。
“三新”党建领域的实践发展,对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文表示,传统党建模式很难满足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发展需要,要在传统党建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新就业群体的组织领导方式。
为更好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的功能覆盖,要精准定位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郝宇青认为,要对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中组织层面、利益层面、过程层面、认知层面等存在的问题作出研判,做到有的放矢。要从新就业群体自身实际需求出发,从新时代党的组织方式的优化着手,从各主体社会责任的落实开始,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功能覆盖。要从新就业群体的现实情况出发,在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中,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会议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和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和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党校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