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2025-05-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近日,《日本蓝皮书(2024)》新书发布会暨日本形势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陈俊乾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日本蓝皮书》继续聚焦中国区域国别研究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进一步加强日本问题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对日本问题的研究阐释能力。加强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为日本问题研究提供更为坚实的学术基础。立足提升智库服务能力,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托长期积累与持续跟踪研究的成果,为国家决策提供更具针对性、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切实发挥咨政建言作用。引导国内相关学者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日本、树立正确的对日研究导向,通过客观科学的研究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中华日本学会会长、蓝皮书主编杨伯江对中日关系历史与现状进行了阐述,对日本问题研究重点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中日两国已有两千余年的交往历程。以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为起点,中日在力量对比和相互定位上开始向历史的常态回归。从中日两国发展战略来看,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日本而言,经济因素是其战后国际战略最大的存量,安全因素是剧烈的变量。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共同研讨、深化认识、正本清源的重要契机,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化、细化、系统化研究,用成果说话、以学理服人,帮助人们正确认识那段历史,准确理解战后亚太地区秩序。《日本蓝皮书》未来将在区域国别研究背景下,站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高度来予以定位、深入研究,紧跟学术前沿,不断推陈出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童根兴表示,中日两国地理相近、文化相通、利益相融。2024年11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重要共识,同意按照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这无疑为我们深入开展日本研究指明了方向。应理性分析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新态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本年度蓝皮书增加了“日本国内形势与政策调整”“日本对外战略调整”两部分,内容更为丰富,充分体现了日本研究所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使命担当。
  “展望未来,中日两国应把握正确方向,努力排除干扰,增强互信,妥善处理分歧与矛盾,开展更多高水平、多样化的交流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吴怀中认为,政治上,中日双方应坚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筑牢两国政治关系。经济上,中日应加强经贸合作,加强绿色低碳、医疗养老、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通过合作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切实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双赢。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蓝皮书副主编陈祥对《日本蓝皮书(2024)》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本年度蓝皮书由总报告、分报告、日本国内形势与政策调整、日本对外战略调整四部分组成,对2023年度日本各领域形势进行了分析与预判,以“日本战略转型向纵深演进”为主线,重点对岸田政府执政态势与决策过程、“印太新行动计划”、新版《开发合作大纲》、日美强化同盟的战略动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蓝皮书指出,2023年,国际格局加速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国际战略平衡减弱,经济全球化面临考验,世界经济出现“碎片化”迹象。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日元贬值、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等因素阻碍日本经济发展。另外,贸易赤字收窄、企业收益改善等因素则对日本经济增长具有利影响。日本经济走势大起大落,呈现“明暗相间”的特点。其中,出口成为支撑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居民消费不振,企业设备投资不足,导致日本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2023年,日本社会面临诸多挑战与变革。蓝皮书认为,这一年,为应对少子老龄化,日本政府和企业努力推进医疗和护理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提高护理员待遇,以期构建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异次元少子化对策”,通过继续引入外国劳动力等多种手段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伦理、就业等新的挑战。
  会议由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