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作品为媒 促中希文化交流

2025-05-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近日,中国—希腊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丁国旗主持会议,副所长饶望京、路育松、单继刚和张重岗及该所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部分学者参加了会议。希腊三位作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者各自介绍了本国当代文学创作与发展情况,并就中希优秀文学作品外译情况进行了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丁国旗主持会议。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丁国旗向希腊作家介绍了文学研究所的深厚历史、学术成就以及在国际交流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并特别提到2024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希腊雅典成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和今年4月希腊文化部长门佐尼到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标志性活动,是此次学术研讨会得以召开的重要契机和中希两国文学交流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他表示,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成为中希双方进行文学、文化沟通的契机,打造融通中西文学和文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拓展人文学科外延,为中希在文学创作相关研究领域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天地。
  雅典市副市长、帕塔基斯出版社作家阿萨纳西奥斯·切莫纳斯谈到,提到中国,人们会想到孔子、老子、孟子、李白、杜甫;提到希腊,人们会想到荷马、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人们对中国、希腊文学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过去,对于当代文学创作者及其作品知之甚少。实际上,我们不乏优秀的当代作者、作品,如何将这些好作品传播出去、让世界听到当代人的声音,是我们应该努力思考的内容。
雅典市副市长、帕塔基斯出版社作家阿萨纳西奥斯·切莫纳斯发言。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凯多洛斯出版社作家迪米特里奥斯·索塔基斯认为,文学创作并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一种记录历史的方式。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创作者的思想,更折射出创作者所在国家、所处时代发展情况。希腊和中国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很遗憾的是,双方对彼此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希望出版社、媒体、作者、译者等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促进优秀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传播,推动希中两国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彼此。
凯多洛斯出版社作家迪米特里奥斯·索塔基斯发言。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帕塔基斯出版社作家埃里菲利·玛丽亚·索蒂罗普洛通过亲身经历阐述了阅读他国文学作品对个人创作的影响。她表示,翻译对于文学作品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当前,一部文学作品国际影响力有多大、能够被翻译为多少种语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了其在英语世界成功与否、影响力如何。希中两国读者多是借由英译本了解彼此文学作品的,这对两国文化交流带来一些限制,希望有更多的希中文学作品直接被翻译为对方语言。
帕塔基斯出版社作家埃里菲利·玛丽亚·索蒂罗普洛发言。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田美莲提出,希腊作家与中国作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两国因不同文学、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存在,而呈现出迥异的文化景观。随着新媒介带来的书写革命,文学写作乃至研究必然要在过去的荣耀、现实的困境和未来的发展中寻求自身变革,思考如何走出自己的新道路。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从仙侠奇幻到都市言情、从历史穿越到科幻悬疑,中国网络文学以其丰富的题材、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吸引了无数海外读者的目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网络文学研究室副主任汤俏认为,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也是中国文化的生动展示,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许多海外读者通过这些故事对中国文化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许多中国网络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巧妙地将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等元素融入故事之中,使得作品既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又充满异域风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程凯认为,当代中国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希腊形象,即古典的、浪漫的和现实的。其中,现实的希腊其实是我们最陌生的。中希了解彼此的愿望来自哪里、为什么中希之间的命运具相关性和共通性,这才是我们认识当代希腊和当代希腊文学的动力。接续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对弱小民族国家和被压迫民族国家的文学脉络,当时中希在反霸权的世界图景中即拥有共同的命运,在新的现实下我们应该讨论未来的中国和希腊将建立怎样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研究员陶庆梅就中国当代的“新大众文艺”提出看法。她认为,当代社会在技术帮助下已经打破了文艺生产的专业和业余之间的严格区分,有更多文艺生产通过网络形式走入大众。年轻观众的审美趣味发生着巨大变化,但依然扎根于本土文化。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正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寻求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产业之路,这也是全球范围内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副研究员陈思向希腊作家团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80后、90后作家创作情况,比如新南方写作、新东北作家写作、科幻写作和当代都市中国生活写作等。他们的写作正通过海外出版推广计划等待世界的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副研究员程旸比较了希腊神话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异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李一帅回顾了其在中国古典研究院工作期间,就此次会议相关内容与三位希腊作家见面沟通情况,以及在雅典书店寻访中意识到的中希文学交流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际出版部编辑刘嘉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际出版分社社长李延玲分别就学术外译和希腊作品引进情况进行了介绍。
  在研讨会结束之际,饶望京邀请希腊作家团再访北京,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双方的沟通。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并得到国际合作局的大力支持。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