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清俐)1月13日,黄河流域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创新论坛在济南举行。
图书馆是新时代文化事业的重要参与主体。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朝明提出,新时代图书馆文化事业应以“第二个结合”为理论指引,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拓展文化创新空间,推动创新成果的传播。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正重塑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发展路径。黄河流域高校图书馆联盟自2023年成立以来,九省区高校图书馆携手同行,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在资源共建共享、智慧服务升级、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青年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图书馆工作高效创新的推动者。山东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徐关众呼吁,高校图书馆员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主动探索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新路径,持续提升数字素养和专业能力,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知识服务和学术支持。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峰提出,随着AI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知识服务面临挑战,青年馆员应从传统角色向知识服务者转变。为适应这一转变,图书馆应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和发展平台,以提升馆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数智赋能知识产权服务,推动高校创新生态。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冉从敬结合理论梳理和实践案例解析提出,知识产权服务创新发展需要以算据、算力和算法为核心基础,发挥智能推荐与分析技术在推动服务效率提升方面的优势,从服务便捷性、需求响应性、可评价性以及供需双赢等方面开展服务标准化建设。
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兰利琼分享了以培养人工智能应用能力为引领,带动图书馆员尤其是青年馆员各项能力全面提升的举措。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谢亚南介绍了AI工具的使用技巧和规范,如何引导馆员提升在不同情境下运用AI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AI知识传授助力高校师生AI素养的提升。
论坛由黄河流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和山东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图书馆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