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象基于艺术表达的文化逻辑

2024-01-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国形象的全新表述,关系到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要求,也关系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路径。我们需要充分理解中华文化精神,深入研究,全面阐释,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而努力。中国形象基于艺术表达的文化传播,有着深厚坚实的文化逻辑。总体而论,中国形象的艺术塑造要基于三大文化逻辑。

  价值逻辑。中华文明是顺应自然、遵德重义、言出必行、立德树人的可信文明。《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中国人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基本思想理念。笔者认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生产方式价值观。以农耕生产为出发点,辅之以商业、手工业、游牧业和渔业等生产方式,重农务本,勤恳劳作,脚踏实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注重事实,探寻规律。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生产关系价值观。人类生产本质上就是对自然的再生产,基本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天文地理条件决定着农业生产的丰廉,浓厚的环境生态意识支撑着农业文明的良性发展,取法自然,遵循自然,悟道自然,崇尚自然与人文的统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生产力价值观。注重经验积累而又善于理论提升,强调文化传承而又追求创新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而又勇于打破陈旧观念,关注时代新因素,矢志开拓新领域,不断创造新的生产力。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与革命文化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观一起,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价值观有一条基本的线索,那就是无论国家理想、社会理想,还是个人理想,都必须以“可信”为基石,国家有信誉,人民才会追随国家理想;社会重信用,个人才会维护社会道德;个人讲信义,中华民族才有可靠的未来。所以,可信的中国形象,本质上是国家、社会、个人三位一体共同建构起来的信用体系,代表着中华民族面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和责任担当。

  中国朴实真诚的可信形象,源自中华民族的价值逻辑,也符合人类共通的认识逻辑。

  伦理逻辑。中华民族以土地和血缘作为社会关系的基础,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伦理特质,孝悌友爱,家国情怀,崇仁守礼,贵和尚中,乐天好奇,具有可爱的中国形象。

  从血缘出发,形成了中国以“家”为特质的伦理型文化,仁爱、民本、正义、家国、天下、和合、大同等一系列概念的形成,皆与伦理有关。基础伦理是个人与家的关系,孝敬父母,尊兄友弟,“家和万事兴”,天伦之道;社会伦理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兼爱天下,社会和谐,天下大同;国家伦理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中华民族在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家国一体”的伦理结构。爱国精神成为最根本的政治伦理精神,于是,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追求文明大统、维护国家利益,成为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人生信条。

  孟子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所谓伦理中国的根本面貌,作为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中国的可爱形象充满亲和力,必将赢得世界的认可与赞誉。

  历史逻辑。古老中国创造了亚欧大陆的农业文明奇迹,历史悠久,璀璨夺目,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认为,“中华大地内部具有多个地理单元,不同的环境导致了不同的经济形态、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各地的文明化进程各具特色,呈现出多元起源、丰富多彩的样态”。古老而年轻的炎黄子孙,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交流融合,勤奋拼搏,团结奋进,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锤炼了务实、坚韧、乐观、进取的民族性格,开创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自信自强的中华文明之路。

  中华文明充满生机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紧紧伴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成为人类文化史上唯一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的优秀文明。“中华文明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延绵不绝。”因为开放所以志向远大,因为包容所以智慧广博,文明以久,创造至丰,可敬形象自古而然,这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逻辑,也是历史检验过的实践逻辑。

  基于价值、伦理和历史的中国形象的生成逻辑,支撑着基于艺术表达的中国形象传播,决定了中国形象“朴实、乐观、博大”的内在品格。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面向国际社会的文明形象,对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这个世界是由多样性文化构成的人类整体。不同文化形成的国家,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共同面临着生态、能源、粮食和社会发展等全球性问题。不同国家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交流,文明互鉴,共同担当起人类命运的未来责任。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美好的艺术化的中国形象,与深邃的中国智慧有机地融于一体,可以更好地担当起大国使命。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中国形象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项江涛(报纸)闫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