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摇篮,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阵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彰显中国大学社会主义底色的重要阵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责
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五项基本的职能、职责。一是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扎实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宣传阐释工作;二是扎实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积极构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引领功能;三是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扎实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教育;四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三可”(可信、可敬、可靠)“三为”(乐为、敢为、有为)明确要求,扎实建强思政课师资队伍;五是根据党和国家需要,扎实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与有用人才,包括着眼于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而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着眼于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而扎实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上述这五个方面的职能、职责,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是办好高校思政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坚强战斗堡垒。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得好不好,实际上就要看这五个方面的工作到底做得好不好。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使命、光荣任务
职能职责决定使命任务。落实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好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需要承担起马研究、马学科、马教学、马师资、马人才这五项重要使命和光荣任务。
其一,所谓马研究,就是要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宣传与阐释工作,这是所有马克思主义学院赖以安身立命的前提与基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当前,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马院人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其二,所谓马学科,就是要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努力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是要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术化、学理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等相关学科联动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
其三,所谓马教学,就是要推进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与教学,真正把思政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打造成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干渠道、灵魂课程,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最基本的职能、最基本的职责、最基本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就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归宿和目的,我们必须扎实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在奠定思想根基、确立价值导向上的基础性作用,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思政课的道理、哲理、事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其四,所谓马师资,就是要建强建优思政课师资力量,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铁军”队伍,是所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有工作的力量之基、力量之源。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思政课教师尤其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严爱相济、润己泽人,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其五,所谓马人才,就是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培养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根本落脚点。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做好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强建优了,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大建优了,才能更好地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工作,进而才能真正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我们需要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了解和研究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学习、把握、精通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扎根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这一根本任务,落脚于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根本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各方面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教学、研究宣传、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亟待加强。中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强调,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根本原则和鲜明导向是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必须遵循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运用科技和学术的力量适应意识形态要求,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中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中明确,“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学和研究作为重中之重”,在明确职责使命的前提下,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的特殊任务和使命,决定了马院的性质和建院的重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其他普通学院建设的区别。新时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和人才支持,必须坚持和贯彻落实好“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这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根本原则和鲜明导向。
(赵增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刘浏,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