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陈雅静)当前,全球大国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科技、军事等传统领域,还延伸至文化软实力、国际话语权等更为复杂的领域。6月28日,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25)在京举办。与会学者以“动荡变革期的世界秩序与中国对外战略”为主题,深入探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经济秩序、安全秩序、区域国别关系的深刻变化,为未来全球治理的有效实践贡献新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邢广程表示,中国一贯秉持和平理念,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但欧亚地区的动荡局势以及大国间的激烈博弈,使得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倡导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调,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同时,中国专注提升自身综合国力,增强战略自主性,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外交学院院长王帆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任何大国在面对国际危机时都面临着总量控制的问题。历史上大国在关键时间节点常有战略置换,各国为寻求最合理有利因素谈判,达成相对有利协议。未来战略置换或战略交易值得关注,应深入探究不同条件下战略置换形成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提出,欧洲国家普遍认为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欧洲自主化目标虽已确立,但面临很大挑战,能否实现还有待观察。他认为中欧关系正在经历调整和变化。一方面竞争性增大;另一方面双方仍有合作空间,如在经贸、应对气候变化、反对单边主义等领域存在共同利益。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秩序和治理围绕‘饭局’‘牌局’‘棋局’‘格局’展开。”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陈文玲看来,“饭局”上,越来越多国家参与上桌,不再仅是美西方及少数发达国家;“牌局”里,美国主导的“纸牌屋”发生变化,更多国家成为持牌者,入局发声;“棋局”里,大国竞争博弈,中美已经成为主角,各国则按自身需求排兵布阵,世界格局相互嵌套关联;“格局”是取胜的关键,中国以自身力量、理念和方案向世界证明了实力,尤其在助力南方国家整体崛起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彰显了中国方案造福世界的卓越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程认为,当前世界秩序在力量格局、国际规则和价值观三个层次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在力量格局上,中美是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两大力量,世界并未形成经典多极化,而是加速向中美准两极或一超(美)一强(中)格局下的多极化转变。从国际规则看,冷战后基于自由主义和全球多边机制的现有国际规则体系面临颓势,美国维护全球治理体系意愿和能力下降,这对于中国来说是机遇。在价值观层面,中国独特现代化发展模式冲击西方观念,世界价值观层次出现变数。中美竞争更多体现在不同发展模式、道路示范效应及全球治理理念上,中国提出的“三大倡议”等对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贡献更大,也更受其他国家关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谈到,从全球视角看,当前全球秩序面临国际规则工具化、全球经济秩序碎片化以及治理机制功能性弱化三大挑战,而国际秩序重构则朝着经济秩序多极化、安全秩序区域化与金融秩序体系性重构三个方向发展,其中经济多极化趋势明显,安全秩序区域化态势凸显。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区域国别研究院、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