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邲其斝
2025-05-23
作者:杨曙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亚邲其斝通高25.2厘米,口径13.2厘米,腹深12.9厘米,重2千克。口外侈,尖唇。沿上有双柱,菌状柱顶,柱顶饰细勾连雷纹。束颈,高领,颈部饰两道细弦纹,颈腹间有一鋬,鋬上饰兽首。腹部分裆,袋足饰双线“人”字凸弦纹,三柱足。鋬手下腹壁处铸有三字铭文:“亚邲其”,故将其定名为“亚邲其斝”。时代属商末周初,铸器者邲其是商代帝辛时期的重臣。
斝是青铜礼器的一种,一般为盛酒行祼礼(古代酌酒灌地的祭礼)之器,兼可温酒。亦可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作礼器使用,其名称为宋人所定。此物主要流行于商代至西周初期,西周中后期饮酒之风减弱后,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它的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器身较宽,无流,有鋬,足部较长,有三足、四足、三棱锥足、袋形足等各种形状,有些还配有铜盖。装饰上,早期较为简单,后来渐趋繁缛精细。从外形来看,斝与爵有点相似,但斝形体比爵大。爵有流和尾,而斝一般没有尾,有的甚至连流都没有。
“邲其”一名见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三件著名的青铜器“邲其三卣”上,即二祀、四祀邲其卣和六祀作册卣。“邲其三卣”原为张效彬所藏,1956年被故宫博物院购得并修配,传为河南安阳出土,是商辛四年商王赏赐亚貘家族的酒器。“邲其三卣”是少数带有长铭的商代末期青铜器。
亚邲其斝与“邲其三卣”人名相同,应该不是巧合,很有可能为同一族人所铸的器物。在二祀、四祀邲其卣上,除了“邲其”人名外,族徽为“亚貘”。六祀作册(佳又)卣铭文记载了邲其赐给作册(佳又)物品之事,族徽也是“亚貘”,说明所有作器者属于同一家族。同样的“貘”字也见于凤雏甲组基址出土的H11:19甲骨上。另外,四祀邲其卣铭文中有“文武帝乙”的称谓也与凤雏出土甲骨H11:1一致。作册是官名,商周之际铜器上常见作册一官,职位很高。铭文显示,邲其家族有任作册官职的。
亚邲其斝的形制符合商代晚期特征,可见年代应为商代晚期。与“邲其”相关的铭文记载表明,“邲其”是负责王室宗教活动的高级官吏,生活在当时的都城,“邲其”一族应为当时的大族。但“亚邲其”家族的青铜器为什么会出现在岐山周公庙一带呢?两者所在遗址的空间和时间属性都有较大差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邲其三卣”据传均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可能亚邲其斝也在安阳铸造使用,在周人灭商时被掠夺至岐山;也可能是殷商贵族人才被周人笼络,亚邲其斝作为实用器被带到了周原。
亚邲其斝与“邲其三卣”的铭文总体上显得雄浑厚重,书法价值非常高。器主家族所书写制作的铭文书法风格有共性,如邲其一类的铭文风格就影响到西周时该族所作器的铭文书风。马承源在《商和西周的金文》中提到,邲其诸器铭文风格都得到周人的继承和发展,西周早期雄奇恣放一类书体承殷末邲其卣一类风格,或稍带遒美,如成王时代的保卣铭、康王时代的作册大鼎铭。该观点非常准确地说明了邲其诸器铭文对后世金文书法的巨大影响。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杨阳(报纸) 齐泽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