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经济研究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

——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暨第四届陕西口岸经济发展论坛在西安翻译学院举行

2023-12-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葛星)12月15日,以“智慧口岸,智联互享,自营开放”为主题的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暨第四届陕西口岸经济发展论坛在西安翻译学院召开。国内部分省区市口岸管理部门及陕西省各级口岸管理部门、联检、运营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明德理工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聚焦口岸经济研究,围绕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口岸智慧化、数字化转型等议题展开研讨,为实现口岸经济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思路,为推进陕西乃至全国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言献策,为口岸经济发展贡献智慧。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处副处长秦天红和西安翻译学院执行董事、校长、陕西口岸发展研究院院长崔智林共同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揭牌。

  推进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建设,是“十四五”期间中国口岸工作的重点。《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中国基本建成口岸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先进、建设集约高效、运行安全便利、服务完备优质、管理规范协调、危机应对快速有效、口岸经济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现代化口岸,到2035年,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化口岸,高质量完成“五型”口岸建设。海关总署原党组成员、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原主任黄胜强表示,此次论坛以“智慧口岸,智联互享,自营开放”为主题,聚集了众多来自政界商界及学术界等不同领域的精英,提供了一个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口岸经济发展的平台。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口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肩负着国家安全和贸易便利的双重使命,需要运用智慧科技手段,持续创新口岸管理模式,实现贸易安全、监管有效、智慧服务等多重目标。希望未来能够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口岸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我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繁荣作出贡献。

  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融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从古丝绸之路起点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陕西,正成为开放前沿,续写着丝路新华章。陕西省社科联社会组织管理部部长张金高表示,口岸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一带一路”依托的窗口,是对外友好交往的桥梁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陕西作为中国内陆省份之一,口岸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口岸建设和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口岸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适合陕西口岸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本次论坛深入探讨“智慧口岸、智联互享、智引开放”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为推动陕西口岸经济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陕西位于黄河流域中游腹地,地处中国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的战略枢纽位置,北接内蒙古,西连宁夏、甘肃,东邻山西、河南,南抵重庆、四川和湖北。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要求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构筑内陆国际贸易通道,这为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提供了根本遵循。陕西省商务厅口岸处处长张东升表示,陕西省委省政府依据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及目标,相继制定了《陕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陕西省“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将加快智慧口岸建设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动能,大力推进智慧口岸建设,陕西省依托陕西“单一窗口”完成了海关总署与国家民航局组织的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试点建设工作,下一步还将探索建设陕西铁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口岸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内外循环的枢纽和支撑。崔智林介绍,西安翻译学院高度重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口岸经济研究相关工作,为口岸经济发展持续贡献西译智慧及力量。在陕西省口岸办大力支持下,在省教育厅、省社科联指导下,西安翻译学院联合30多名长期从事陕西外向型经济研究和国际贸易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建“陕西口岸发展专家智库”并产出重要成果,为陕西省委省政府支持口岸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的理论依据,也为口岸机构、海关、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和特殊监管区等提供了指导性参考。西安翻译学院已连续举办四届“陕西口岸经济发展论坛”,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口岸发展研究院——陕西口岸发展研究院,该研究院于2023年入选陕西省教育厅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名单。希望各位专家分享经验,为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跨境合作,畅通贸易大通道,助推陕西对外开放高水平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论坛现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冯宗宪,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处长熊涛,上海海关学院副教授王菲易,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经理毛轶文,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数字港口研究中心主任、一级专家任玲利,陕西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陶绍卿等国家及省内外口岸研究方面专家学者与行业企业高管分别着眼于“一带一路”与智慧口岸、智慧口岸一体化、智慧口岸建设与口岸数字化转型、智慧口岸与航贸金融、智慧口岸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单一窗口”在智慧口岸建设中的实践和探索等研究,围绕《“一带一路”与智慧口岸网络的空间效应》《建设智慧口岸一体化数字底座》《智慧口岸建设与口岸数字化转型》《智慧口岸赋能航贸金融》《云港通智慧口岸综合服务平台》《中国(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智慧口岸建设中的实践和探索》等主题作主旨发言。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副院长、陕西口岸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青主持论坛。

  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在冯宗宪看来,口岸通关的日益便利和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推动跨境旅游热持续升温。口岸经济的发展不仅带火了人流,也带旺了物流。近些年,跨境货运量快速攀升。目前,中国315个对外开放口岸已经形成了海陆空立体化、东中西全方位口岸开放格局。中国口岸领域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深入,更好地促进了跨境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他建议加快推进中国—中亚交通走廊建设,发展中国—中亚—南亚、中国—中亚—中东、中国—中亚—欧洲多式联运,包括中—哈—土—伊(朗)过境通道,跨里海运输线路,推动中吉乌铁路尽快开工建设,以及“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常态化运营。以中欧班列五大集结中心为载体,形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引致运输、贸易和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加快发展空中丝绸之路,在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和国内航空枢纽城市的同时,对现有的自贸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各类平台,通过提升和优化,构建国际化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高端要素,探索贸易规则制定等先行先试开放制度创新,形成更多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系统性制度创新成果,引领协同创新实现重大进展。由此,将使得中国内陆地区与中亚地区、欧亚经济联盟和东盟,以及“一带一路”其他共建国家和地区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西安翻译学院副校长、社科联秘书长王利晓介绍,本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九大重点任务之一,也是陕西重点发展的“四个经济”之一,口岸经济的发展对于助推陕西对外开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今年,西安翻译学院陕西口岸研究院从平台建设、团队建设和项目成果培育方面重点推进,将本届论坛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并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为陕西口岸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同时,本次论坛为研究院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西安翻译学院将持续努力,不负信任与重托,继续为陕西口岸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口岸经济发展论坛凝聚国内口岸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智慧,形成了一批具有应用价值和建设性意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为陕西省口岸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此次论坛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支持,中国口岸协会、陕西省口岸协会、陕西电子口岸公司协办,西安翻译学院、陕西口岸发展研究院承办。

关键词:口岸经济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