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礼记正义〉文献考察与研究》
陶广学/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礼记》是一部关于“礼”的解说、补记的文献汇编,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小戴礼》等。其不仅记载了古人日常真实而细微的礼之仪节,还阐释了礼的内涵、礼的意义、以时制礼作乐的发展观念、以礼治国的政治思想等。《礼记》自郑玄《礼记注》问世,遂与《仪礼》《周官》并称“三礼”,自孔颖达《礼记正义》问世,遂配《周易》《尚书》《毛诗》《左氏春秋》合称《五经》。朱熹拣取《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撰《四书章句集注》,《礼记》学术地位愈发显著。焦循曰:“《周官》《仪礼》,一代之书也。《礼记》,万世之书也。”因此,《礼记》学自两汉以降堪称显学。
中国传统学术,汉学宋学双峰并峙,其桥梁乃六朝隋唐之义疏学,潘重规先生曰:“盖六朝义疏之制,实汉学之津梁;而唐人经疏,又六朝经说之总汇。唐疏之底蕴明,而后六朝之经说出。”孔氏《礼记正义》本之皇侃《义疏》,补之熊安生《义疏》,实则博采两汉以降四百余年《礼记》学以及当世陆德明《经典释文》、颜师古《五经定本》之成果,体现出海纳百川的襟怀。
孔疏对《礼记》及其具体篇目的文本内容发凡起例,考据其作者、成书(篇),论述或归纳其性质、主要内容以及具体各篇的题旨、要义。孔疏对《礼记》、郑玄《礼记注》以及相关文献精心校勘,分析讹误原因,总结校勘方法并考稽校勘依据。孔疏分别从词、句、段、篇四个层面对《礼记》进行详尽训诂,方法灵活、体式多样,打通“三礼”并结合时代发展从侧面、反面大量补充经、注阙遗。孔疏考据“三礼”名物与礼制,名物遍布天文、地理、人事,礼制涵盖吉、凶、宾、军、嘉,比勘诸家,择善而从。孔疏在净化儒学、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以礼治国等方面,提出深刻见解与宝贵思想,自觉服务于“大一统”政治需求。总之,孔疏解经疏注,触类旁通,贯串“三礼”及诸经,做到“三礼”互证,以经解经,同时打通郑玄《三礼注》,追求由“一记”而通“二经”、借一经而通诸经的学术目的。
基于以上认识,《孔颖达〈礼记正义〉文献考察与研究》一书在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史的宏观视野下,通过扎实的文献整理与材料收集,运用哲学、语言学、历史学等方法,以《礼记正义》为中心,从文本解读出发,以《礼记》学的发展脉络为纵线,以其发展的政治、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其在文字校勘、词句训诂、文本解读、名物与礼制考证、礼学思想与政治思想阐发等方面的学术成就为重点,系统而深入地论述其学术价值。该书实事求是,由点及面,微观解读与宏观把握紧密结合,礼制考证与礼学思想、政治思想的阐释形成互动。
第一章考释《礼记》的成书,将其分为具体篇目成篇与《礼记》编纂成书两个层面,枚举东汉以降关于《礼记》具体成篇的26家有代表性的论述与考证,比勘关于《礼记》编纂成书的七种主要说法。
第二章概述唐前《礼记》学并揭示其学术地位提升的历史背景。以《礼记》学的传授与著述为重点,对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际《礼记》学作以鸟瞰,勾勒发展脉络,梳理《礼记正义》修撰的学术渊源。考察先秦至汉初思想家对《记》文的重视与援引,揭示《礼记》编纂成书的学术背景;考察三国政治家曹操、曹丕、刘备、孙权等对《礼记》的推崇及其入列经典的政治背景;考察魏晋时期文学、玄学的发展与《礼记》学的互动。
第三章考论孔颖达生平与《礼记正义》修撰的政治背景、艰难历程。考论孔氏生平事迹,重点讨论其领衔修撰《五经正义》所具备的学术素养、人格素养与政治机遇;论述唐太宗的政治抱负、崇儒举措与《五经正义》的关系,揭示其修撰的政治背景;具体讨论唐太宗对《礼记》的重视,揭示其入列《五经》的政治因素;论述《五经正义》的修撰、覆审、修定历程与《礼记正义》的修撰、覆审、修定的具体学者。
第四章简述《礼记正义》版本流传情况,以历史沿革为线索,简述其成书以来的唐写本,宋以来的刻本、包括单疏本和合刻本及其覆刻本,清末以来的影印本,近二十余年来的点校整理本的演变历程,重点讨论合刻本的传承、流变并比较诸本之优劣。
第五章讨论《礼记正义》的校勘成就,考察其校勘《礼记》《礼记注》版本并归纳校勘方法,重点论述孔疏丰富的校勘内容、归纳类型并剖析原因、总结其校勘的学术特点,并对孔疏部分校勘之失进行商榷。
第六章讨论《礼记正义》关于《礼记》《礼记注》文本的考释,考察孔疏关于《礼记》成篇、成书、写作特点的讨论,辨析孔疏关于《礼记》诸篇之题旨与要义的发凡起例,考察孔疏对《礼记》部分篇或章节的结构分析、文法义例的总结,以及对《礼记注》用词和引文义例的总结。
第七章从孔颖达训诂思想入手,具体讨论《礼记正义》训诂内容、训诂方法,揭示其训诂成就:孔颖达完整揭示了“训诂”的内涵,概括多种注解体例的义旨、特点,系统论述了注解经典的基本原则、具体主张,发展了古代训诂学理论;重点讨论《礼记正义》的训诂内容,将其释词概括为义训、声训、形训三种,以义训法为重点,归纳其具体训诂体式,以窥孔疏训诂之博大;简要归纳孔疏释句、释段之法;对孔疏部分训诂释例进行商榷并辨正。孔疏训诂贯通“三礼”,出入经史子集,视域极广,是极用功之处,也是大有功于经学之处。
第八章论述《礼记正义》对人物、名物、礼制的考据成就。孔疏考据的历史人物主要有孔子、周公,传说人物主要有“三皇五帝”,宣扬圣王政治理想;孔疏名物考据分为天文、地理、人事三类,而以人事为重点;据郑注、孔疏的学术倾向,以吉、凶、宾、军、嘉“五礼”为纲,择要讨论孔疏关于礼制的考据。最后,对孔疏部分名物、礼制考据进行商榷。
第九章论述《礼记正义》所蕴含的丰富礼学思想与政治思想。主要讨论孔疏于“攘斥释老”与“援道入儒”的学术取舍中,对儒家政治哲学的努力建构;从孔疏关于礼之内涵、礼之起源与礼之意义的讨论,关于圣王依据人情、取法天地、顺应时代而制礼作乐的讨论,关于心存敬畏、去繁就简与恪守法度等礼之践行的讨论,关于遵循“礼是郑学”的礼学著述的讨论四个方面论述其礼学思想;从孔疏对礼与政治关系的讨论、对建构“大一统”思想的宣扬、对君主施政及为臣之道的讨论、对圣王的美化等方面,揭示其以礼治国的政治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考释了《礼记》的成书、梳理了唐前《礼记》学的发展历程并考述了《礼记正义》修撰的政治背景、艰难历程以及版本沿革。在此基础上,本书全面而深入地解读了《礼记正义》文本,系统地揭示了其在文字校勘、文本解读、词句训诂、名物与礼制的考据、礼学思想与政治思想的阐发等方面的学术成就。同时,对其在校勘、文本考释、训诂与名物、礼制考据方面的部分失误,进行必要的商榷或辨正。
作者简介
陶广学,信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扬州大学文学博士。长期致力于《礼记》学、中国古代文学的相关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河南省教育厅、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部级项目3项。先后在《孔子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研究领域:中国经学、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