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2025-05-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5月9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面对人工智能给教育领域发展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江苏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创新,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力争到2027年形成国内一流、江苏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实践模式。
  《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资源建设、教育治理等方面。《方案》提出到2027年总体目标是:形成国内一流、江苏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实践模式。其中,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关键词是“率先普及”,即在全国率先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高等教育的关键词是“一流”“突破”,即打造一流人工智能学科专业集群,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支撑体系的关键词是“能力”“水平”,即建成国内一流的算力平台支撑能力,提升教育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对教育高质量发展而言,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应用层面的问题,更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深远影响,将推动教育系统性重构和历史性变革。”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表示,人工智能使得大规模的个性化学习、精准化教学、科学化管理成为可能,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更加强调知识为基、价值为先、能力为重,学校的育人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方案》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网记者吴楠/摄
  《方案》提出,基础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明确将启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指导意见,分类指导并逐步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地方课程,并针对农村学校和特殊教育,实施“AI教育普惠计划”。职业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强调支持高校聚焦江苏“1650”产业体系,校企共建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实践基地、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共同体,将人工智能核心技能融入专业课程。高等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加强“人工智能+”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打造若干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集群,推进本研贯通培养和“人工智能+其他专业”的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打造“人工智能+”育人场景和优质课程资源,大力培养人工智能创新型、技术型人才。
  杨树兵提出,下一步,江苏省教育厅将构建“1+N”改革工作体系,抓紧研究出台各领域、各学段具体的行动计划(意见、方案等)。启动相关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一批省级人工智能实验区和实验校,在高校遴选一批人工智能助教、助学、助管、助评案例,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各学段的融合使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