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茶志》编修专题会在巴东举行

2025-08-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8月9日,由武汉大学、巴东县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巴东茶志》编修专题会在湖北省巴东县举行。

  巴东县政协主席雷玉龙主持专题会。他希望学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和视角,考证巴东茶的起源及其在中华茶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讲好茶与长江古道、名人百姓的故事,塑造彰显乡愁与文化自信的巴东茶品牌。更期待专家们在后续工作中重点围绕文化赋能、品牌建设、科技驱动、业态创新等方面提供学术支持。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礼堂表示,编修《巴东茶志》是对巴东历史文化的全面挖掘和整理,是对地方资源的务实解剖与深入探究。该志将系统梳理巴东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地理形胜与风土人情。他表示,编纂过程中,应秉持中国古典修志“存史、资治、教化”的优良传统,重塑中华地域文明的具体场景、运行机制与发展路径。

  巴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前兵从巴东茶产业发展现状、茶文化底蕴挖掘、茶科技支撑应用等方面作简要介绍。他恳请专家组在体系架构、文化挖掘、三产融合及关键技术等领域给予指导,助力巴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茶文化传承。

  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时磊汇报了《巴东茶志》编修的工作计划。他系统梳理了中国茶志编纂的历史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巴东茶志》的框架设计与特色亮点,例如借鉴《茶经》体例、注重挖掘口述史料等鲜活素材等。

  专家建言阶段,江西社会科学院《农业考古》主编王建平表示,巴东茶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东茶志》现有框架逻辑清晰、内容全面。他结合多年编审经验提出,编纂过程中应注重规范、加强史料收集、严把意识形态关等问题,编写者需要始终坚持“述而不论”原则,以确保志书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汉论坛》杂志社副社长张卫东聚焦史料收集这一关键性基础工作,认为在有限时间内搜罗海量文献难度极大。他建议,在立足本地挖掘的同时放眼全国乃至全球,以增强巴东茶志的世界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贾济东认为,巴东茶产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历史记载的提神功效,而应结合现代健康需求突出巴东茶的保健价值。同时,需整理巴东古茶文献记载,并积极对接国家级项目以获取支持,将巴东茶打造成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支点。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