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招聘
学科体系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中心
学术中国
智库中国
社科视频
中国学派
数字思政
国际观察
考古现场
公告 · 招聘
志鉴中国
社科关注
社科要论
社科好书
社科青年说
网络强国论坛
社科融媒体
网刊
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历史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教育学
管理学
军事学
中共党史党建
区域国别学
国家安全学
新媒体矩阵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首页
>
社科关注
>
本网原创
学科交叉赋能全球设计教育
2025-10-17
作者:
张清俐 石龙潭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体放大
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张清俐 通讯员石龙潭)10月15日,“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交叉学科设计教育发展会议”在山东济南、青岛以联动会场形式举行。来自8个国家、5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者与会,聚焦全球文化互鉴语境下的设计教育创新,共同勾勒设计教育的未来图景。
在具体实践层面,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设计教育的实施路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校长董占军提出,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设计学科不仅是技术进步的受益者,更是社会创新的驱动力量。设计教育应当整合数据科学、工程学、伦理学等跨学科知识,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面对AI辅助设计、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董占军表示,设计教育既要强化数字化教学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建立技术伦理意识,实现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除了技术赋能,文化传承同样是设计教育的重要维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韩子勇提出,传统手艺在工业化进程中呈现出“有差别的传承”现象,设计教育应当加强对“人机关系”的思考,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平衡技术效率与人文价值。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田林进一步阐述了文化遗产活化的教育理念。应以“人”为中心、“价值”为导向、“传承”为目标、“活态”为理念,通过公众参与、适度阐释、新旧融合等策略,将历史空间转化为功能复合的文化场所。他建议通过真实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平衡文化传承与当代需求的能力,实现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卡佳·托林提出了未来导向的设计教育观。她认为,设计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探索可能性的“未来科学”。她倡导通过批判性设计与思辨设计,借助虚构情境激发想象力,将价值观、叙事、情感等要素融入设计框架,培养学生的“未来素养”,从而推动从科幻到现实的创新转化。
西挪威应用科技大学教授英格维尔德·迪格朗斯介绍了挪威跨学科教学的实践。她介绍,挪威将“公共卫生与生活技能”“可持续发展”等主题融入艺术与手工课程,通过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项目,融合美学体验与技术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
此次会议由山东省社科联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共同主办。
【编辑:韩卓吾(报纸)齐泽垚(网络)】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学者研讨战后80年的日本与中日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
学者共议技术驱动下的学科融合与人文坚守
学科交叉赋能全球设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