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古典实践哲学与德性伦理》

2024-02-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古典实践哲学与德性伦理》

邓安庆 著

  出版发行: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导论 神话诗教、文明进程与古希腊伦理中的德性文脉

  第一节 神话诗教

  第二节 文明进程

  第三节 “归家”本义

  第四节 德性文脉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中的伦理思想火花

  第一节 “自然的逻各斯”与“存在之正义”

  第二节 希腊本土自然哲学与伦理原则之萌芽

  第三节 智者运动与古希腊人的德性教育

  第二章 苏格拉底式伦理学定向

  第一节 苏格拉底在何种意义上是西方伦理学之父?

  第二节 伦理哲学核心命题之论证

  第三节 灵魂的第二次航行:苏格拉底式伦理学之意义

  第三章 前实践哲学的柏拉图伦理学

  第一节 以伦理学为开端和归宿重构柏拉图哲学

  第二节 作为“善本身”知识的柏拉图式“元伦理学”

  第三节 城邦“共存”的正义伦理

  第四节 生活中的爱欲伦理

  第五节 依凭本性实存的自主德性论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伦理学与古典德性论的经典形态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三部伦理学著作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概念与方法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规范结构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的正义伦理与德性论

  第五节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伦理与德性论

  第五章 希腊化时代哲学的重新定位:德性论伦理学的第二经典形态

  第一节 “希腊化”与希腊化转向的源头

  第二节 希腊化时代三大伦理学流派的思想定向

  第三节 希腊化时代哲学的重新定位

  第六章 伊壁鸠鲁主义伦理学

  第一节 原子化的自然取代习俗化的城邦成为伦理学哲学的主题

  第二节 对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辩护性阐明

  第三节 快乐主义的德性论

  第七章 西塞罗的实践哲学转向及其意义

  第一节 希腊哲学的拉丁化:由“伦理”向“道德”的转型

  第二节 伦理生活中的“最高善”与“最大恶”

  第三节 “得体”高于“知识”:实践哲学的“实用”转向

  第四节 “政治”伦理高于个人“良心”:“共和国”及其“法律”的意义

  第五节 德性论伦理学的义务论转向

  第八章 塞涅卡:遵循自然与个人自由

  第一节 哲学与人生

  第二节 顺应自然而生活的伦理原则

  第三节 如何能有个人生活的自由

  第四节 作为个人心灵品质的德性论

  第九章 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 爱比克泰德的个人自由伦理

  第二节 奥勒留:顺应自然而生活的伦理与德性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精彩摘录:

  “伦理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同其他不同民族在生存斗争史中的“精神劳作”,其核心是以“道义实存”创造美好生活,因而伦理就在于把道义实存的伦理意识举而措之为礼法制度,从而让每个人能超越个人偏狭的自私与狭隘,确立起正义与友爱的和谐共存伦理关系,在此文明的伦理关系中以每个人自身的德性卓越活出每个人的幸福和荣耀。希腊文明的历史就是这种道义实存精神的发生发展,从而在哲学的思想中获得自觉的见证。我们从神话诗教、文明进程、“归家”本义和德性文脉四个方面展示古希腊伦理的“精神劳作”。

  理解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早期历史,如果完全按照考古发现而不顾及其神话传说,其实都困难重重。雅典人宣称其为希腊的土著民族,但比其更早的是阿提卡(Attica)。在雅典人的信仰中,“这个国家的人民是阿提卡土地的后代”,“一般承认,在希腊历史发端之前,至少发生过一次来自北方的入侵,或许可以区分出前后相继的两般潮流”。第一波入侵的移民,被冠之以“伊奥尼亚人”(Ionians),在《荷马史诗》中雅典人被归为“伊奥尼亚人”。“后一波入侵者,一般被称之为多利安人。” 所以现在的历史学家将希腊的历史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但如今我们所知的最早文献记录——荷马的《伊利亚特》,涉及的是公元前13 世纪的希腊人及其文明。

  希腊早期的历史就是人神共居的神话历史,所谓“荷马时代”,即公元前11—前9世纪,属于古希腊的神话时代。一直到公元前8 世纪,赫西俄德依然这样说:“我将简要而又动听地为你再说一个故事,请你记在心上:诸神和人类有同一个起源。” 所以,从神话时代到古希腊,属于“史前史”,属于人神共居之传说的历史。到公元前8—前6 世纪,才被称之为早期希腊的“古风时代”,真正进入到希腊人的“历史”,它与城邦文化的形成联系在一起。之后才进入到哲学、文化的鼎盛时代,这是公元前5—前4 世纪前期,被称之为“古典时代”。最后到公元前4 世纪末—前2 世纪中期,希腊处于北方蛮族马其顿的统治之下,奴隶制城邦衰落,最后为罗马所灭。

  因此,我们要在这一希腊人的历史进程中,考察希腊历史的文明化,也即考察希腊人“伦理生活”在历史中的发生机制。这就是要考察它是如何将神话诗教中形成的道义伦理原则内化为城邦礼法制度,从而成为希腊人在伦理文明的发生进程中追求和成为有德性的人的“成人”机制。

  希腊“伦理”之“归家”的隐喻,不单是回归“亲亲”的小家,而是具有“家神”主宰、充满友爱精神却又需要公平的大家。“伦理”之本义,作为“家务”建构oikos 的共同生活机制,它既是共处的公共精神纽带,也是相互交往的规范礼节,更包含亚里士多德后来所讲的“家务”即“政务”和“致富技术”,它不仅要处理“配偶关系”和亲嗣关系 ,而且要处理主奴关系,家庭成员与帮工的关系,因此,“爱”(包含“情爱”“友爱”和“仁爱”)、“正义”和“自由”才是这种oikos 伦理的主题。

  希腊神话传说的是诸神和英雄的德性,这种“德性”之“善”不是现代个人行动的“道德性”(morality)之善,而是“率性之谓道”意义上的自由与性情的真与美。“既美且善”(καλ?? κ?ι ?γαθ??)、以美为善的观念 是希腊神话奠定的德性文脉之基,它不仅使得希腊伦理而且使得整个西方伦理都未走入严格他律的“道德主义”,这全然得感激古希腊人所敬畏的大神身上无不具有的率性为道的自由与美善。

  伦理学追求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与身心愉悦、激情快乐、个性生命力的张扬联系在一起,而不与悲苦、禁欲、压抑、束缚和专制联系在一起。自由、美善、正义、爱情、友谊、个性张扬、激情澎湃、生命力丰饶等所有构成美好生活的元素,神话都给出了“原型”,从而也赋予了希腊伦理总体上一种积极向上的对待人生悲剧的乐观主义色彩。人类都得忍受必有一死的生命短暂性命运,服从自然的生老病死的因果律,但人有德性在短暂生存中,活出人生的精彩与卓越,这是整个希腊德性文脉的主调。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