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春煊(1861—1933),字云阶,广西西林人,壮族,“同光名臣”云贵总督岑毓英之子。岑春煊是清末重臣、地方开明督抚、民初反袁领袖,曾主张变法维新,改革科举官制,办理近代警务,推广新式教育。二次革命时,他担任讨袁大元帅,实际参与了护国、护法运动。在清末民初跌宕起伏、云谲波诡的政治局势中,他顺应时代潮流,是清廷大吏转为民国政要的典型代表,在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学界对岑春煊的研究尚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丰富可信的史料。值得庆幸的是,2019年10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中的《岑春煊集》(以下简称《岑集》)正式发行。该项目由谭群玉、曹天忠主持,谭群玉编注,谭群玉、曹天忠、陈文源标点而成,历时20余年,整理出6大册近500万字。岑集》是迄今对岑氏文献资料搜罗最为全面、挖掘最为深入、校勘最为严谨、编辑排版最为清晰的历史文献史料集。概括起来,笔者以为,该集有“全”“繁”珍”“严”四个特点。
一是“全”。人物文集编纂最大的追求是“全”,全方位展现集主生平事功、思想轨迹、复杂人脉和百态面相。《岑集》兼具年代、史事、来源渠道都相对较全的全集基本要求。所谓“年代全”,是因《岑集》涉及集主从1892年(32岁)至1933年(73岁)逝世的41年历史,主要政治生涯已涵括其中。所谓“史事全”,是因《岑集》涉及集主所经历的山东御日、维新进言、庚子勤王、新政助力、立宪赞襄、共和推进、讨袁革命、护国领导、护法领衔、学运同情、平叛助孙、反蒋独裁等重大事件。所谓“来源全”,是因《岑集》项目组走遍集主活动、任职所在地及国内外主要档案馆、图书馆、文献馆搜寻史料。北京、南京、上海、广州、香港、桂林、南宁、西林、太原、成都、台北、东京、芝加哥、纽约、华盛顿、洛杉矶都留有他们检索文献的足迹。《岑集》出版大大缓解了岑春煊研究无米之炊”的窘状。
二是“繁”。《岑集》征引文献种类繁杂,涉及领域繁阔,关联名人繁多。文献种类繁杂,包括奏折、奏片、清单、章程、函电、书序、禀咨、照会、请柬、契约、碑铭、批示、告示、宣言、训词、谈话、题词、演说词、议案、回忆录、遗言等各种题材。涉及领域繁阔,包括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外交、思想、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关联名人繁多,涉及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康有为、梁启超、刘坤一、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孙中山、黄兴、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唐绍仪、伍廷芳、陆荣廷、龙济光、蔡锷、唐继尧、李烈钧、陈炯明、李宗仁、张群等,是研究岑春煊与这些人物错综复杂关系的珍贵资料。
三是“珍”。《岑集》收录了大量原始文献,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该集收录了很多之前未公开刊发的原始文献,或已影印出版但未经遴选汇集、标点整理的档案和报刊文献,如包括《秦晋实官捐输章程》和《国家清史工程数字资源总库·录副档》《国家清史工程数字资源总库·硃批档》等在内的岑春煊原始档案,以及《军政府公报》《大公报》(天津、长沙)等十余种报刊中涉及岑氏的原始文献。由于这些资料分散零碎,汇集鉴别整理烦琐费时,对毅力、耐力考验极大,编纂者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岑集》,使该书更显珍贵。
四是“严”。《岑集》在比勘、校对、编排、出版各个环节均准确严谨。比勘严在谨慎选择版本,对同一文献的多种版本进行了比勘,择善选用。同时,不辞烦琐,将搜罗到的其他版本文献以页下注方式胪列,以便研究者进行比较研究。校对严在既有对底本未标时间的文献尽力考订以完备文献信息,又有对收录文献的文字标点多次核查校对,且对难度较大的典章制度和骈体文部分标点请专家学者把关,尽力保证每个细节信息准确可靠,颇具匠心精神。编排严在对不同文献编排体例的长处尽可能吸收。《岑集》既体现了编年体的优点与长处,整体体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同时又吸纳了分类编排的便利,在每条文献的小标题里标注了“折”“片”“函”“电”“禀”“咨”“章程”“照会”“批示”“告示”等文献性质类别。而且,将他人与《岑集》内容直接相关文献以附件形式放置文后,既便于学者运用文献时清晰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与事物彼此间联系,亦利于提高学者查阅文献的效率。出版严在尽管经过专家严格审核,已于2013年同意出版,但编注者仍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增补新资料,持续校对,直至2019年底才正式出版。
《岑集》能成为迄今最为完备、精确的岑氏文献集,除与项目组成员深厚的学术功底有关外,还与该团队锲而不舍、严谨执着的治学态度密不可分。在文献搜集、版本选择、体例编排、标题设计、内容核实、标点断定、校勘精注、补缺添新等每个环节均竭尽心力,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
《岑集》虽有诸多优点,但并非没有瑕疵,如在资料收录方面虽然求全求丰,但还是会有缺漏遗憾。一是对地方志中涉及的岑氏文献尚可进一步搜寻。二是对岑春煊隐退时期的文献还可进一步发掘,如清末被奕劻、袁世凯弹劾罢官后以及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南洋时期的文献。
时光荏苒,春华秋实。《岑集》从立意编纂到最终出版历经20余年,体现了编者“不为繁华易匠心”的坚毅定力,不舍初心、方得始终。《岑集》的出版,为岑春煊研究提供了新鲜丰富的资料来源,将推动岑春煊研究更加深入,助力学者从新的角度探究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变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