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查建国 陈炼
7月12日,第十二届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在沪召开。与会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强化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守正创新推动全国体育院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质量发展。
体育理论与思政实践互相促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新时代推动体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全国体育院校最富有特色的思政课教学主要内容。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与体育做好深度融合,面向学生讲好中国体育故事。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深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顾红亮提出,要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体育特色,深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思政课案例教学改革。要注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探索更多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发现和深入思考的教学方式方法,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更多方案和智慧。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体育类院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上海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李崟表示,要切实发挥好思政课程的关键作用,立足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同时,要立足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打造体育特色课程思政群,更要立足日常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推出有组织、有导向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推进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思政课案例教学。
在迈向体育强国的征程上,要不断增强师生对体育强国战略的认识与理解。山东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钱芳认为,要立足体育院校实际,综合思考如何将理论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程,面向学生群体系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通识课,探索其内容设置和课程模式,努力讲深讲透讲好其精神内涵和实践价值,打造高质量的品牌思政课,助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体育新人。
只有讲深讲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在上海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德平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是一个体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内容的系统、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既可以作为一门“理论课”专题向学生讲述,也可以融入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在凸显特色中筑牢学理支撑
与会学者认为,高校科研要反哺教学,体育院校要聚焦主题,突出特色,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推动构建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打造思政精品课提供学术支持和学理支撑。
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透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公龙认为,要把培育党的理论精品课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中之重,长期积累、聚焦科研、学会转化,在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中夯实学理基础、把握最新动态、注重研究积累,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大众话语,永远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诚研究者、阐释者和传播者。
在理论阐释中,融体育精神于思政教育,最终落实到立德树人上。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英表示,体育院校的思政课不仅要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更要结合体育特色,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成都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晔提出,体育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深化对文化价值的研究与阐释,通过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文化践行途径,把体育在凝心聚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的文化价值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贯穿到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成果应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哈尔滨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丽认为,要深耕理论内核,用学术话语解码创新理念,立足体育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行业人才需求,创新运用多样化阐释方式与实践路径,助力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会议由全国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上海体育大学共同主办。